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天军、程行欢报道:“郑州空姐遇害案”发生后,滴滴顺风车从5月12日零点起下线整改一周。5月16日,滴滴出行对外公布阶段整改措施,包括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司机和乘客对外显示的头像为系统默认虚拟头像,车主接单前须进行人脸识别,暂停晚上10时到次日清晨6时的顺风车订单。此外,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到显著位置,乘客可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同时,举报人车不符将有奖励。
滴滴出行表示,以上措施将于5月31日前落实,并加速推进全平台实名制等。滴滴同时承诺,在平台上发生的事故、案件和用户纠纷中,滴滴将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着手建立关爱基金,为当事人和家属提供救助和关怀。
在公布整改措施的同时,滴滴也就是否全程录音录像、是否允许非公共安全犯罪前科的人开网约车两个问题征求公众意见。
此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保障乘客安全是网约车规范发展的底线。要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合乘双方等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部分还未出台私人小客车合乘的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快落实国家层面的改革意见,出台私人小客车合乘实施细则,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1顺风车整改
车主刷脸接单
杜绝私换账号
●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
●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
●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
●在继续评估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时,顺风车暂停接受22时-次日6时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22时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时的订单,在出发前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以上整改措施将在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前全部完成。
2滴滴公开征求意见:
全程录音是否可行?
录音仅保留72小时
在现实场景中,大多数司乘纠纷的投诉,双方都各执一词,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给平台判责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也让很多司机和乘客认为平台偏袒一方或者不作为。
对此,滴滴也收到很多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在车内对每个行程全程录音(将明确告知用户,并经过用户授权方可使用软件),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方便在发生车内纠纷或治安刑事案件(例如性骚扰)时取证判责,为保护司乘隐私,录音资料不保存于个人手机,将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保留72小时后自动删除。
滴滴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行程中被录音。且如果未来要增加车内视频监控功能,可能还会需要向用户要求更多的隐私授权。但这确实是提升安全、服务以及在发生事故纠纷后取证判责最有效的办法。这样的措施,公众是否可以接受?
尊重每个人就业权
目前,滴滴已和公安机关合作对注册司机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有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记录的人进入平台。但滴滴表示,希望尊重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就业权),对于不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例如侵犯著作权罪)的刑满释放人员,是否可以给他们成为网约车司机或者顺风车车主的机会?
以上两个问题,滴滴会在近期向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请教和咨询,也会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渠道征求公众的意见,并把这样的征询机制长期保持下去。(李天军)
制图/蔡红
新闻推荐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制作的一份关于离婚纠纷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出炉。当不少80后还在与“剩男剩女”的标签抗争时,第一批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