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颐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2019年6月底前,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养老服务机构及人员实施联合惩戒。为经济困难失能等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符合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4月16日《新京报》)
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3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据预测,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优化养老服务,精心护理老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课题。而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万个,各类养老床位730.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再加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服务呈现供需失衡状态。
现有的有限养老机构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养老护理员缺乏系统培训、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护理员虐待老人的事件层出不穷。郑州李江沟村畅乐园老年公寓护工强迫老人喝尿取乐,打骂老人;因为工资被拖欠,湖南双峰爱心养老院六旬护工,砸死九名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行业的失信问题让人触目惊心。国家将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养老服务机构及人员实施联合惩戒。这对于督促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无疑非常重要。
公办养老院供不应求,挤不进公办养老机构的老人无奈涌进民办养老院,由于没有政府投入兜底,民间养老机构基本上是“以钱为本”。从情理上讲,养老机构应根据老人的年龄、身体情况、护理难度,选择护理标准、配齐护理人员。但是这些养老机构往往根据老人的交费情况来确定护理标准、配备护理人员。如果老人身体较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交费标准又高,这样的老人一般不会受到虐待。如果老人自理能力较差,但是交费标准较高,即便护理质量差强人意,养老机构与护理员的行为也不会太出格。而那些交费不多、身体状况较差、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实际上成了弱势群体里面的弱势群体。即便养老护理员经过了专业培训,学习了护理职业道德,掌握了一定的护理知识。如果交费少的老人与护理员数量严重不匹配,一名护理员需要护理十名甚至更多老人,护理员很难做到尽职尽责护理老人。
“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增加养老床位,培训养老护理员,改变养老护理员素质不高、社会地位低、收入低的职业发展瓶颈,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都是完善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为经济困难失能等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为困难和失能老人养老提供了兜底制度保障。
其实,养老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养老服务需要形成制度合力。除了公办养老机构数量要增加,服务质量要提高以外,政府还要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入与指导,购买社会化养老服务产品,并加强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监管,用包括“符合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内的制度帮扶力量激活民间资本对养老机构的投资热情,为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注入制度活力。
如果政府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养老监管有效,社会化养老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护理员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稳步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将吸引更多人投资养老服务事业,从事老人护理职业。这对于应对老龄社会危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维护民众养老尊严善莫大焉。
新闻推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春季,许多人易生春困,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然而与此同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