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热,夜宵大排档的生意又开始热闹起来,炒一盘香辣炒螺,点一瓶啤酒,吹着风,别提有多享受。然而,并非所有海螺都能食用。最近,宁波的赵小姐和几个朋友在外聚餐,点了一份割香螺。一个多小时后,赵小姐就出现了手麻、恶心、头晕、浑身瘙痒等症状,送进医院后被确诊为割香螺中毒。所幸经过洗胃、导泻、补液等一系列抢救,目前已无大碍。
割香螺,学名织纹螺,是沿海常见的螺种之一,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有些地方还称作小黄螺、甲锥螺。
如何鉴别织纹螺
专家表示,织纹螺有个显著的特点,把螺拿起来,螺口对着自己,可以看到它的螺纹是逆时针旋转的,而可食用的螺类螺纹则为顺时针。
此外与普通海螺相比,织纹螺壳色彩鲜艳,呈黄棕色;尾部的旋圈数多,而且旋得紧,所以大家平时购买或食用螺蛳时,一定要注意辨别。
织纹螺究竟有多毒
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的毒性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且每年5月至9月为织纹螺毒性最强期。
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石房蛤毒素,其类似于河豚鱼毒素,对热稳定,所以一般的烹饪温度也不能将其完全破坏,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至0.9毫克。
毒性较强的织纹螺,成年人约食用10克这样的螺肉就会出现一般中毒症状,约食用50克至100克就能引起死亡,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
误食有毒织纹螺会有哪些症状
人误食有毒织纹螺后,其石房蛤毒素可以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中毒症状以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消化道的症状就是恶心和呕吐,神经系统症状是典型的下行性神经麻痹症状,患者会先出现口、唇、舌、手指发麻,然后颈部发麻、四肢无力、步态蹒跚,头晕、头昏,言语含糊不清,严重者出现昏睡,麻痹呼吸系统,造成呼吸衰竭而致死。
这种毒素的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石房蛤毒素中毒死亡率高,目前无特异性解毒药。
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了《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公告》,明确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也发布了《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风险警示》。
(三峡食药监宣)
新闻推荐
又是违建别墅!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湖南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地占用生态绿心地区,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