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从工作中解开心结。
杨振汶川地震11周年
杨振是老北川人,2008年,身为实习老师的她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地震后,她与其他的老师一起探取“生命通道”,转移幸存及受伤的群众。而在得知父母双双遇难的情况下,她连续往返三次将群众紧急转移到安全地点。
2013年9月,她进入交警大队工作至今。工作后的她,逐渐在单位也找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作为一名文职警务辅助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了肯定,解开了心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33岁的杨振静静地坐在茶几前,她说,如今她也经常会思念起父母,但更多的,则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我很幸福”。
与父母的最后一通电话
2008年5月12日14时20分,22岁的杨振和母亲打了最后一通电话,当时母亲正在打网上游戏,父亲还在睡午觉。电话另一头的杨振,还来不及为母亲的缺席而遗憾,8分钟之后,汶川发生地震,她自此与父母天人永隔。“本来母亲是来看表演的,我当时打电话就是想问下母亲什么时候过来。”杨振仍然记得那通电话的每一句话。她说,当时她还是一名实习老师,那天刚好带着班上的学生一起,到北川县委礼堂观看表彰大会表演。“我母亲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按照之前和母亲的约定,当天下午,母亲也会前来观看表演。
11年来,杨振与丈夫一直默默地“约定”,不再提起任何11年之前的事情。11年之前的人生,甚至有些陌生得像别人的。
“你爸妈可能糟了”
杨振的一切,因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那场地震,开始了改变。“我当时以为,不只是北川,而是整个世界都塌了。”
那时,在她的身边,还有幸存的学生和老师,周围受伤的群众也开始向她所在的县委大院聚集。她开始和其他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和群众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北川中学。
“下午16时多的时候,我从北川中学下来,想去看看父母的情况。”杨振回忆说,当她走到杨家河坝的时候,就看到有许多人坐在县工商局倒塌房子的屋顶上。人群中,就有住在她家附近的干爹。
当时干爹告诉她,房子已经倒了,回不去了。由于当时路面坍塌,她只好又回到了县委大院。
当杨振再次下来转移群众的时候,遇到了在她家楼下做生意的阿姨,询问后得到了与她干爹差不多的回应,“你爸妈可能不行了”,对方解释说,在他们逃出来时,专门向周围喊过话,但却没有人回应。
“不应沉浸在悲痛中”
“当我第三次转移群众上去后,我就没有再下来了,因为当时我转移的那些学生,都在上面。”杨振说,此后,她也陆陆续续遇到了一些亲戚,但是得到的答复都是,“你父母基本上没可能(活着)了。”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振说,父母可能不在了的消息,让她的心很痛,但也觉得自己不应沉浸在家人失联的悲痛中,而是应该做更多的事情。
她也是北川中学毕业的学生,当时北川中学她的老师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我第三次上去的时候,在北中的操场上看到了我的老师。”杨振回忆说,那时老师正在倒塌的教学楼废墟上,找他的女儿。但面对他的,却是女儿冰冷的身体。他静静地把没有了生命的女儿抱在怀里。
几秒钟后,老师和爱人一起回到教职工宿舍,拿了两床棉被,把冰冷的女儿包裹起来,平放在学校的篮球场的平地上。十几分钟后,他和爱人又加入到了救援的工作中。
“当时还小,对生死的感觉没有特别强烈,只是心突然很痛。”她继续说,而当她看到老师夫妻俩又出来搜救活着的学生时,她就感觉,的确不应沉浸在痛苦之中,要做好眼前的事情。
49天之后“释放悲痛”
2008年5月16日,当杨振在地震后第一次回到老房子时,面对的是一片废墟。“曾经差不多20米高的楼房,露出地面的部分已经不到两米了。”她说。
杨振说,她和姐姐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找到父母的遗体。这个愿望,至今没有实现。
2008年5月19日,“5·12地震”后的第七天,她和姐姐回到了老房子前,给逝去的父母烧纸。地震后49天时,杨振的同学来到了北川,要和她一起去祭奠杨振去世的父母。她没有想到同学先把香烛都点了,跪在地上,然后小声地说:“叔叔阿姨你们走好,我们以后会关心她的。”说到这时,杨振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受,哭了,然后猛地喝了几口面前的茶水,沉默了起来。
“当时失去父母的那种感觉非常强烈。”杨振带着哭腔说,可能就是因为同学那句话,她压抑在心里的悲痛,一下子被释放了出来,她和同学两人抱头痛哭了一两个小时,最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工作后打开心结
2009年结婚,2010年生了孩子,杨振一直都在家里照顾孩子。
她当时觉得自己还能写点东西,就应聘了交警队的文职辅警。“正是这份工作,让我打开了心结。”她告诉记者,当时由于幼儿园9月2日开学,而工作则要求8月26日上班,她不得不刚一上班就“请假”。对此,交警队的领导也“破例”同意了。由于单位大队长和办公室主任与自己的父母相仿,每当他们关心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父爱母爱”的温暖。杨振说,自己有时候还会有些小孩子气,当遇到家庭矛盾和爱人吵架时,单位的领导都会主动“以过来人的经验”帮忙解决。“真的有了大家庭的感觉。”
逐渐地,打开心结的杨振也开始更多关注工作方面,“先进个人”“优秀警务辅警”等荣誉纷至沓来。“有了一个平台,我才能够发现更加优秀的自己。”11年过去了,杨振和许多老北川人一样,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已经身为母亲的她,如今也更理解曾经父母的“唠叨”,也更多地开始珍惜眼前的一切。问及她是否有着自己对未来的计划时,她想了想,连说了三句“比较满足”。
“现在更多的是思念。”杨振说,如今,她还经常会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还需要父母的疼爱。“有时候我会半开玩笑地和同事说,想租一个"妈妈",再回味一次当孩子的感觉。”
新闻推荐
捍卫隐私!《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公开征求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刚注册了房屋中介App后,贷款、装修、二手房买卖等多种推销电话就接踵而至。近年来,手机App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