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霓
2008年,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平时很挑食,我很苦恼该怎样变变花样来提升她的食欲。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美食节目在介绍在家怎样用烤箱做比萨。原来在家里做比萨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于是也想买一台烤箱自己来玩一玩。
当时烤箱还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稀奇的玩意,我跑遍了本地商场的电器专柜也找不到它的踪影,最后还是在网上买了一台。从那以后,烤箱便进入了我的生活,带给我很多的美好和快乐。
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做蛋糕。那时我的烘焙知识储量为零,看到随烤箱附送的菜谱里有一个做蛋糕的配方,刚好第二天是周末,便自信满满地对家里人说,明天早餐不用煮粥了,我做蛋糕给大家吃。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按着配方几番捣鼓,在成功地把餐厅厨房变“成战乱现”场之后,终于把面糊放进了烤箱。我守着烤箱,望穿秋水,期待中的有着蓬松口感的蛋糕没有出现,而是把蛋糕生生烤成了蛋饼,甜得发腻不说,口感也非常差,粘牙得很。一家人的早餐计划就在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之后宣布流产。
虽然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我想,什么事情都逃不过认真二字,只要肯学,没什么学不了的。于是,我上网查找做蛋糕的方法。一看才知道,原来要成功做出一个蛋糕,要注意的细节有那么多,比如原材料的比例、蛋白的打发、面糊的搅拌手法、烘烤的温度和时间等等,只要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当,都会直接导致最后的失败。理论上略知一二了,剩下的就是实践。那段日子,只要有时间,我就泡在厨房里做蛋糕。我屡败屡战,最疯狂的一次是一天做了4个蛋糕用了20个鸡蛋。慢慢地,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成品也越来越令人满意,再后来,就算是闭着眼睛都能做出口感卖相俱佳的蛋糕了。
之后,我又开始了面包的实践。第一次由于没有掌握好酵母的用量和发酵的时间,做出来的面包不仅发硬,而且丑得不忍直视。分析了失败原因后,我调整配方,改进流程,第二次做的面包虽然卖相仍然一般,但至少口感上比第一次就好了很多。
慢慢地,每看到一种新的东西就想去尝试,会做的东西也慢慢地多了起来,吐司、比萨、饼干、蛋挞、汉堡包、红豆酥甚至月饼等等都渐渐成为我家餐桌的常客。记得女儿初三那一年,下午4节课往往要到晚上6点多才能放学回家。为了不让女儿饿着肚子上课,我经常做了方便携带的饼干或小蛋糕让女儿带到学校当点心和同学一起吃。女儿说只要她把这些小点心拿出来,周围几个要好的同学总会一哄而上、一抢而光,而且因为抢这些小点心,还发生了许多令人喷饭的趣事,给毕业班学子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笑料和乐趣。后来有好几个同学还在女儿的毕业纪念册里留言,说怀念阿姨做的美味小点心,并致以深深的谢意。孩子们真诚的话语使我既开心又感动。
再后来,我尝试的领域不仅在西式烘焙,对中式面点也有颇浓的兴趣,以致葱油饼后来者居上成为我家饭桌上的新宠,因为它深得我老爸老妈的喜爱。后来的后来,不仅是面点类,各种菜式如潮菜粤菜湘菜川菜等等我也喜欢去尝试,我家餐桌上各种新奇的菜式越来越多。
其实我知道,我做的并没有多好,比起那些真正会做饭的人来说还差得太远,我只不过是勤于动手,乐于尝试而已。当女儿开心地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你做的芒果班戟比外面卖的好吃”时,我知道其实并不是我的水平有多高,只不过是自己制作的,一来原料优质新鲜,二来我深知女儿不甚喜甜,所以糖下得较少,比较合她的口味而已。也有些人常说我很会坚持,因为他们买的烤箱没用多久就闲置甚至束之高阁了。但对我而言,如果对一种东西足够喜爱,其实根本无须说坚持,因为做这件事情本身就令人快乐。现在烤箱早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我家众多厨房电器中的使用率之高仅次于电饭煲。
今天,当我回过头去看这一路走来的烘焙生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想不到当初那个曾经有着浓浓书卷气喜欢成天沉浸在风花雪月故事中的小女生,今天更愿意呆在厨房里与柴米油盐为伴。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是我家的这台小烤箱。它于我而言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为我打开一扇门,引领我走进了这个有趣而美妙的世界,让我徜徉其中而乐不知返。当面团在我手中变幻出各种形状,在烤箱中绽放出最美的姿态的时候,当烤箱飘出各种香味的时候,我的内心有着无比的快乐和满足。我喜欢在休息的时候,用心为家人烹制出各种美味的食物。我喜欢这样的烟火气,它使一日三餐不再仅仅是为了果腹,而是能让这些食物带着爱的温度,使原本稀松平常的粗茶淡饭里,有了更多幸福甜蜜的滋味。我也希望能在女儿的味蕾记忆中,有着属于妈妈的独一无二的味道,相信这份记忆会化为她心底里的温暖,伴随着她,走过风雨,抵御严寒。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中国残联日前举行“我来北京上大学”2020年残疾新生座谈会。会上相关负责人发布消息,2016年—2019年,全国共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