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群朋友聊到“某个平常日子见的一个人,回首看时原来影响了命运走向”,激起一波爱情回忆杀。每一份爱情里都多少有些“缘”来如此和命中注定,毕竟是于千万个时间点、千万个擦肩而过后,偏偏遇到这个人。
转眼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没有时间谈恋爱,因为他们把谈恋爱和日常工作、技能培训、健身、刷抖音、追剧、看综艺等并列起来,恋爱变得很程式化,而且位置越来越靠后了。
真的有这种趋势吗?难道,爱情真的会变成一种古典主义仪式吗?是不是有一天,爱情这种本能,也需要繁琐的培训才能习得。
《一百万只蝴蝶》算是一本爱情启蒙绘本,全书充满理想主义气质,甚至有点云里雾里,但带着对“爱情将尽”的恐慌来读读,再合适不过了。
小象斯塔贺某天夜里看到了无数斑斓的蝴蝶,多到令人晕眩,大概有一百万只那么多。
而小象的爸爸妈妈说,他们没看到蝴蝶,同时又意味深长地说:你长成大孩子了,时间到了。
随后他们收拾行囊把小象推出了门,让小象独自上路。小象莫名其妙,读者也莫名其妙。好在蝴蝶又出现了,他就跟着蝴蝶走。路上,遇到小野猫,他们看不见蝴蝶;遇到老麋鹿和其他成年动物,他们就很了解蝴蝶,但也不多解释,只催小象继续前行去找答案。这种故作神秘可以理解为保留爱情的原生态,但也有些过了头。
所以,这本书如果给年龄偏小的孩子读,可能会不明所以。倒适合拿来给准青春期的孩子,聊聊爱情。爱情就是那种说来就来、不可名状,让人一头雾水去追寻的东西,有人说见过它的样子,但没人能说清你遇到的是不是跟他遇到的一样。
回想给孩子的两性启蒙,我发现自己作为理性的过来人,更多给到的是注意事项。比如在我家的日常对话中,不自觉就会出现因为某个社会新闻而引发的提示:将来找男朋友,一定要避开什么样的人。而关于爱情是什么?爱情有多美?我似乎不愿提及,或者拙于表达。
读完这个一百万只蝴蝶很上头的故事,我想,前文说到的年轻人无心恋爱,或许也因为现代人可获得的资讯实在太丰富,让年轻人早早就对爱情太了解,或者以为对爱情太了解,甚至懒得亲身去体验。
一百万只蝴蝶,是爱情的一个意向,多彩、跳跃、悸动、等待和找寻。关于爱情,最好的启蒙课首先应该是相信。
新闻推荐
本报民众讯10月22日,民众镇举行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当天下午,中山市公安局民众分局交警大队、镇应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