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一部身体的回忆录》 (美)罗克珊·盖伊 著 邓迪 译 南海出版公司2021年1月 纪实媛媛张
一个身体的“问题部位”会被称为“大象腿”“双下巴”“赘肉”“游泳圈”“啤酒肚”,而超重的躯体则会被叫作“肥猪”“水牛”“野兽”“鲸鱼”“大象”……这些都是美国作家罗克珊·盖伊亲历过的言语暴力。“把瘦等同于自我价值是一个强有力的谎言。这个谎言显然该死的令人信服,因为减肥行业日益兴盛。女人们持续努力使自己屈从于社会意志。女人们持续挨饿。我也如此。”在她的回忆录《饥饿》里,盖伊写下了她的身体自白,讲述作为一名超重女性无时无刻不面对的身体焦虑。
十二岁那年,盖伊的身体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在树林里的小木屋中,她被自己心爱的男孩,以及他的一群朋友性侵了。从那之后,她的人生被分成了两半。她一直吃啊吃啊,随着不断变大的身形,少女盖伊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食物为她筑起了逃避异性目光的堡垒,却也令她曝于公众灼灼的视线中。
一方面,庞大的身躯令她失去了女性特质和性吸引力,她如愿成为男性视角下的“隐形人”。但另一方面,她的身材让她更加瞩目。她不得不面对一个残忍的真相:所有人,在看到她、考虑到她之前,先看到的永远是她的身体。盖伊的身体成了一个家庭问题:母亲隐晦地表达出对她健康的担忧,父亲持续不断地和她分享最新的减肥产品,弟弟们会开她的玩笑,对着她唱“巨大之歌”。盖伊发现,无论站在哪里,自己都无法摆脱“我看起来怎么样的”想法。“我是最胖的人。”这句话如同一句自我摧毁的咒语,令她无处可逃。
盖伊认为,社会对瘦的期望,是对女性身体的束缚。在男性凝视下,“以瘦为美”成为了主流审美。他们期待女人柔弱、可控制、并且不占空间。女性的身体也是一个公共文本,一个可随时供人讨论的话语场。
盖伊坚决反对这种期望。食物成为了她的抗争方式。但她也陷入了一种反复的矛盾与纠结之中:暴食、运动、催吐、观看减肥综艺、研究健康饮食……在这场与自己身体的斗争中,她无力改变现状。她失败了,但也看穿了所谓瘦身的幸福,不过是一场消费主义的骗局。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盖伊逐渐意识到:身体上的饥饿,从来都和精神上的饥饿相关。于是,盖伊开始正视自己曾经经历的创伤,正视自己想要被看见、被理解的渴望。她决心不再刁难自己,试着和自己的身体和解。尽管如此,她仍会感慨作为一个胖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承受的压力和伤害。
直面自己,直面活在身体里的自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日常所面对的身体焦虑,或许没有盖伊一般极端,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与自己和解,在这个拥挤的、充满束缚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
《饥饿》不仅是盖伊写下的对自己身体和饥饿的回忆,更是一部冲破牢笼,自我治愈的坦诚之书。作为写作者,盖伊用她的经历和思考,给同样深陷困境的人以鼓舞。在生活中,她也是一名积极的社会活动参与者——演讲、访谈、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她不断呼吁大众摒弃偏见,尊重他人,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身形的人。
希望我们都可以有盖伊般的勇气,去直面真实的自己,拥抱更多元的社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黄国焕通讯员余巍巍程浩洋)1月15日,由马田街道应急办、消安办联动组织的巡查队伍,再次整装出发。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