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一审宣判后,历经二审、死刑复核、发回重审、再次宣判等一系列波折,王书金于2021年2月2日被执行死刑。十余年的漫长时间,公众对此案众说纷纭。实际上,无论是各界讨论王书金究竟是不是聂树斌案“真凶”,还是最高法针对新的证据发回重审,核心其实就是一个问题:王书金到底要为几条人命负责?
首先,王书金的广为人知,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被抓获后供述了1994年的“石家庄西郊强奸杀人案”,这成为聂树斌案平反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虽然王书金在整个诉讼期间不断强调自己是聂树斌案“真凶”,但法院认定的罪行中,并不包括这起案件。
据了解,办案机关认为,王书金对作案具体情节的供述,与“石家庄西郊强奸杀人案”证据存在诸多不符之处,甚至在关键节点上存在重大矛盾。
不认定王书金是“真凶”,也并未影响聂树斌的昭雪。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审宣判聂树斌无罪,审判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王书金和聂树斌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对聂树斌案的复查,绝不是仅仅复查王书金这一个线索,而是要对所有的证据进行全面、综合的判断,并依法作出结论。”
王书金案的另一波折,是最高法在2020年11月将案件发回重审。
这一轮发回重审,源自王书金1993年强奸、杀害被害人张某某的罪行。虽然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对这一罪行均不予认定,但在最高法死刑复核期间,出现了新证据。
据悉,王书金2005年被抓获后供述了这一罪行,办案人员还在其指认的现场挖出一具白骨,但当时的DNA鉴定技术,难以确认被害人的真实身份。直到2020年,技术的进步,最终确认了这名被害人就是张某某。
不能因为王书金已经被判处死刑,就放过对其应负罪行的追究。发回重审,虽然让案件又延时数月,但正是办案人员的坚持不懈、司法机关的一丝不苟,让这一几乎已成“死结”的案件真相大白。(新华社)
新闻推荐
■笃鲜日前,上海市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对居家办公予以立法规范,受到舆论关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很多用人单位开启员工居家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