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
在北京的龙潭公园里有这样的一组雕像:一位佩戴着红领巾的老爷爷正在给几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讲故事。这位老爷爷精神矍铄,表情动作栩栩如生。他就是1987年度“全国热爱儿童荣誉奖”获得者、中国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先生。
相信很多中年朋友会对这样一个声音记忆犹新:“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嘀嗒,嗒嘀嗒……”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56年开播、承载几代人童年记忆的经典少儿节目《小喇叭》,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最初便是在这里和大家见面的。我们八零后这一代人的童年里,听《小喇叭》里的孙敬修爷爷讲故事无疑是莫大的精神享受。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述里,我曾无比渴望拥有一朵实现愿望的七色花,曾好奇那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为何审讯起了石头;更钦佩苏武牧羊十九年后归国的高风亮节。儿时的我甚至不止一次突发奇想:把收音机撬开,看看收音机里讲故事的孙爷爷是什么样子。1988年家里买了黑白电视机后,我才终于看到了孙爷爷和蔼可亲的脸庞,眼中的智慧之光让我至今印象深刻,那声情并茂的讲述配合着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分明就是我听录音机时想象的情景,故事爷爷的魅力果然名不虚传。
八十年代中后期,央视版《西游记》开始热播,可时年才五六岁的我只能看个热闹,并不懂人物对话的全部意思。孙爷爷在广播里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讲述的《西游记》故事,对我而言简直就是电视剧的“百科全书”,他生动形象的讲述能让我理解电视剧中的人物对话,对这部古典名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刚上小学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整套《孙敬修儿童故事选》,包括孙爷爷几十年来讲过的历史、民间等很多种类的故事。我如获至宝,每天缠着妈妈给我念,可她毕竟要上班,每次只能讲一两个。喜欢听故事的我总是觉得不过瘾。为了自己能够独立阅读,我学会了查字典,开始努力认字,同时抱着《孙敬修儿童故事选》现学现用一本本地“啃”。到小学二年级时,我已经认识了将近一万字,可以做到独立阅读了。恰恰是通过在那一时期的独立阅读,我有幸接触到了广播里没听过的“孙氏故事”。别有洞天的故事里,孙爷爷带我认识了传奇少年刘尕;我还知道了有一种感天动地的友谊叫左伯桃和羊角哀;知道了古时有一种智慧叫“墨子破云梯”。孙爷爷书中那些精彩纷呈的故事让我渐渐爱上了历史,我凭借自己认字的“绝技”趁热打铁,小学三年级便读完了《上下五千年》。四年级时,重温了孙爷爷的经典《武松打虎》《黑旋风李逵》之后,我又乘胜追击,一口气读完了《水浒传》原著。
作为孙敬修的“铁粉”,小学时我总是自告奋勇给同学们讲故事,表演风格自然也是模仿他。久而久之,我得到了班里“故事大王”的称号,成为同学们眼中当红的奶油小生。随着胆量越练越大,我后来参加演讲比赛、主持各种晚会时越来越游刃有余,人也变得愈发自信。这一切,孙爷爷的影响着实功不可没!
1990年3月5日,这位可敬可爱的故事爷爷离开了。“甘为春蚕吐丝尽,愿作红烛照人寰”,他曾把自己比作“小蜡烛”,甘愿点燃自己去照亮孩子们的心,为孩子们送去丝丝温暖,正如电视剧《孙敬修讲故事》主题歌中唱到的:“故事爷爷播下种,幼苗棵棵长成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黄国焕通讯员余巍巍黎月夏)“阿叔,您如果有情绪调适、家庭情感等心理疏导方面的需求,可以到社区找V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