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点观察
今年2月,因模仿动画片情节,银川一名8岁小孩撑伞从楼上“飞”下,身体多处骨折;2018年7月,一名8岁女童模仿动画片里的攀岩情节,不慎坠亡……4月6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未成年人动画片部分内容失当,经常涉及暴力犯罪元素(《新华日报》4月7日)。
动画片是孩子们的最爱。俗话说,有样学样,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动画片中的语言、动作、场景以及价值观,会对孩子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健康、文明的动画片是孩子们的“好老师”,有助于引领孩子规范行为、健全身心、积极向上。反之,包含危险、低俗、暴力、犯罪等元素的动画片,则是孩子们的“坏老师”,会形成不良示范和误导,损害孩子的成长权益。
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有关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舆情共计17877条;江苏省消保委选取21部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在这21部动画片中,涉及阴暗、惊悚、悬疑等镜头达123个。受动画片中“马桶饮料”的“启发”,5岁孩子舀马桶里的水喝;8岁男童模仿动画片“绑架烤羊”情节,把两个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使他们严重烧伤;10岁的姐姐模仿动画片中“光头强”使用电锯的样子,把妹妹的脸锯伤……每一个有关动画片的模仿事故,都是一记警钟,都是对动画片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的拷问。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绝不能让动画片成为孩子坏行为的“启蒙”,动画片的制作单位和监管部门应该正视民众的投诉和消委组织指出的问题,守住底线,在创作、审核过程中加强把关,积极拦截或屏蔽危险、暴力、低俗等元素,从源头净化动画片的内容。
另外,很多人呼吁对动画片实施分级管理,事实上这一管理手段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具有可行性。每个年龄段的人群对影视剧中相关情节的理解力、免疫力是不同的,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动画片,并划定不同的播出范围和播出时段,同时建立未成年人动画片白名单制度。这样才能对动画片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保护机制。
当然,分级制是一个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相关责任主体须尽到自己的责任。家长、学校、媒体以及广电、网络监管、司法等部门应各司其责,对动画片中的负面元素早发现,早甄别,早预警,早干预,及时消除未成年人的错误模仿隐患。
◎李英锋 公职律师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记者张爱丽特斯拉车型在国内频频遭遇“失控”意外,每起事故都备受关注。日前有网友爆料称,4月2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