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物理》
严伯钧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年3月
●严伯钧
《了不起的物理》系知名科普作家严伯钧博士的新作。作者精选100个有趣的物理话题,涵盖物理学的方方面面,把复杂、艰深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出去。这里有生活中的物理学和黑科技,如5G、裸眼3D、超级高铁;有广阔如宇宙的物理学原理,如引力波、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理论;还有微小如量子的内涵哲理,如薛定谔的猫、量子纠缠和不确定性原理;更有对重要物理学定律的总结,像能量守恒定律、爱因斯坦方程和熵增原理。除了普及具体的物理学知识,这本书可以透过物理学中的逻辑,让读者感受到其中思维的魅力和美感。
坐飞机为什么不让托运充电宝?
为什么坐飞机的时候充电宝不让托运?这不是充电宝的责任,而是锂离子电池的责任,充电宝用的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在挤压、高低温、遇水等极端情况下容易起火。所以,不仅是充电宝,只要是带有锂离子电池的电器用品都不能托运,例如笔记本电脑。
在飞机上,由于气压骤变、行李会因颠簸而相互挤压,这些因素都会使锂离子电池有着火的风险。如果锂离子电池是在客舱着火,还能拿灭火器扑灭;但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在行李舱里起火的话,由于行李舱里没人,这就非常危险。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用锂做电池呢?因为锂充放电性能好,且储电量大,电动汽车之所以能够普及,就是因为锂离子电池的储电量大,使得电动车有足够的续航里程。
普通干电池靠化学反应放电,化学反应完了,电就用完了,很难通过充电让反应物回到反应前的状态。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排行第三,一个锂原子里有三个电子,它的电子结构导致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很容易被拔出来,相应地也容易被装回去,因为这个特性,锂的化合物成了优质充、放电材料。
除此之外,锂是最轻的金属,同样质量的不同金属,锂的原子数最多,因此,同样质量的金属,锂原子可用的电子也是最多的。理论上,其他材料都不如锂的储电量大。
因为充、放电容易和储电量大的特点,所以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不过锂元素易于充、放电的特性是把“双刃剑”,它的化学性质极其活跃,容易发生置换反应,比如把锂放在水里,锂会轻易地把水里的氢元素给置换出来,从而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由于氢气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锂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也是充电宝在坐飞机时不让托运的根本原因。
其实很多技术都具有两面性,它们一方面可以满足我们的性能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其他方面产生隐患。例如,核能虽然产生能量的效率高,但是核电站的爆炸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技术的进步往往是举步维艰的,它们对我们并非永远有利。
保温杯如何做到一晚上水都不冷?
保温杯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离不开的“养生神器”,保温效果好,开水倒进去可能10个小时都不会显著降温。为什么保温杯会具备如此强大的保温能力呢?
一杯热水会凉,是因为热量耗散了。热量的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传导指的是,当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直接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自发地转移到低温物体。北方冬天室内用的暖气就是利用了热传导原理。高温暖气片通过与空气接触,把热量直接传递给周围的冷空气,使其升温,房间就变暖和了。热辐射指的是,物体通过向外发出电磁波散发热能。例如,冬天洗澡时用的浴霸,靠的就是热辐射,浴霸都很亮,这其实是高功率的电磁波把热量传递到了你身上。热对流指的是,发生在流体中的、带着热量的流质直接流入冷的流质当中,使本来低温的地方温度升高。吹风机利用的就是热对流的原理。
对于保温杯来说,它的设计原理是针对热水的主要散热方式进行阻隔,从而大幅度降低散热效率,使热水的降温速度减慢。那么热水在保温杯中的主要散热方式是前面提到的哪几种呢?
首先看热辐射,只要有温度的物体都会产生热辐射。而热水的温度通常不会超过100摄氏度,从热辐射的角度来看这个温度并不高,所以热辐射的散热效率很低,它不可能是保温杯主要的散热方式。热对流也不可能是保温杯的主要散热方式。因为杯子是固体,而热对流是发生在流体中的,所以对于一杯热水来说,最主要的散热方式就只能是热传导了。把热水放在普通杯子里,它会跟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接触,从而把热量散出去。
那么设计保温杯的目的,实际上就是降低热传导的效率。每个保温杯都有一个内胆,内胆中有一个抽真空的腔体。当把腔体抽成真空以后,热水的热量最多只能传导给内胆。内胆想要把这个热量散发出去,效率是很低的。因为抽了真空之后,理论上没有东西与它直接接触,或者说内胆中的空气密度很低,跟内胆接触的物质少,导致热传导效率低,因此保温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除了保温杯,老式热水瓶也有一个内胆,它的保温原理跟保温杯是一样的。这也是老式热水瓶如果破了通常会发出很大响声的原因。正是因为内胆被抽成了真空,一旦强大的内外压差被打破,就会发出巨响。
在夏天,如果你想让冷藏的饮料保持低温,也可以把它放在保温杯里。因为根据上面的分析,保温杯的本质不是保“温”,而是降低热量的传导效率。它能阻止热水的热量向外流失,同样可以阻隔外部的热量传递到冷饮里,从而达到冷饮保“冷”的目的。
二维码的工作原理
二维码现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微信和QQ加好友可以扫二维码,收付款可以用二维码,取电影票可以用二维码。但你知道二维码的原理是什么吗?为什么二维码只有三个角有小方块,而不是四个角都有小方块呢?当然,现在的二维码形态多种多样,未必都是方形,也有圆形的二维码,但它只要是二维的,其工作原理都是类似的。
其实不管是二维码,还是超市里商品上的条形码,它们的工作原理都跟你考试填的答题卡是类似的。电脑能够理解的信号都是二进制信号,也就是电脑只认识0和1两个信号。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多种多样,我们要怎样让电脑只通过二进制信号,就能处理那么复杂的信息呢?这里就涉及二进制信号和其他信号的转换问题。首先要理解二进制,二进制就是“逢2进1”。譬如1+1=2,但是在二进制的情况下,2是不存在的,碰到2,就要进一位,这就好像我们平时用的数学是十进制,9加1就要进一位变成10,而二进制中,满2就要进一位,2用二进制信号表示就是“10”。记住,这里的“10”不是“十”,而是“1”和“0”,那么3等于2+1,其实就是“10”+“1”就等于11,同样的,这里的“11”不是“十一”,而是“1”和“1”。再进一步,4要怎么用二进制表示呢?4=3+1,那就是“11”+1等于“1”和“2”,对吧?但是2在二进制的情况下又是“10”,所以4就是“20”,但是2用二进制表示又是“10”,所以4用二进制表示就是“100”,它不是“一百”,而是“1”和“0”和“0”。用这样一套方法,我们就可以把各种各样复杂的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信号,让电脑读懂,并进行处理。
二维码其实就是把0和1的信号变成了小方格,一个二维码当中,黑色的小方格代表1,白色的小方格代表0,手机一扫就知道一个二维码里面的0跟1是怎么排列的了,二维码本质上就是给你手机里的计算芯片一串0和1的信号,手机接收到信号以后就开始运算了。
二维码里有三个小方块是分布在三个角上的,这是帮助二维码进行定位的,不管你的手机是横着扫、竖着扫,还是斜着扫,它都知道二维码应该从哪个方向开始读。四个方块反而不行,因为这样的话,手机无法辨认出这个二维码从什么位置开始才是第一行。
其实在二维码出现之前,我们常用的是条形码,条形码传递信息的原理跟二维码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条形码而要更多地使用二维码呢?因为条形码的信息量有限,它只有一行,但是二维码有很多行,所以二维码传递的信息量更大。手机普及以后,网络世界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手机要处理的网络信息也越来越复杂,能够传递更大信息量的二维码,会更加贴合我们的数据需求,于是二维码就变得越来越主流了。
新闻推荐
■张佑周闽粤乃至海内外客家张氏“鄞江始祖”张化孙有遗诗(族诗)曰:“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百忍家风思祖德,千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