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河道众多,盈盈碧波之上,必横贯一座石桥,桥边必摇曳几株细柳。
柳是春天的眉眼,看柳,需远观。乍暖还寒之时,隔着一痕长堤,早有满树鹅黄,如烟、似线,浅淡一片,于春风中飘摇,摇着、摇着,便摇化了河里的碎冰,也摇来了啾啭的早燕。
三月,是柳的妙龄。落了几场雨,天地一派澄澈清明,纤细的柳条亦渐渐苍翠丰盈,在清波的倒影中,它们甩出悠长舒展的水袖,抛洒千丝万缕的柔情。十里春风中,水光潋滟,绿柳含烟,真是一城春意一城诗!
柳,是一种极为平常的树种,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其枝细长下垂,叶狭长,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可能是因为柳有着婆娑婀娜的姿态,它成为美好的象征:女子脉脉含情的眸称“柳眼”,两弯细长的眉称“柳叶眉”,纤细袅娜的腰肢为“杨柳腰”,“芙蓉如面柳如眉”,“舞动杨柳腰下裙”,柳成为女子们风姿绰约的代名词。
柳虽无花朵的艳丽,却总和风花雪月结伴而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作证,杨柳为媒,柳树下爱的絮语呢喃;“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微雨春意暖,千万根柳丝笑盈盈地拂过脸颊的瞬间,就和春风撞了一个满怀;“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人生最美是初见,烟眉颦蹙、双目含情,娇花照水、弱柳摇曳,贾宝玉眼中的林妹妹,那一低头的温柔,最是风流俊秀。
“柳”者,“留”也,柳最动人之处,还在于它能体会人世间的别离之苦,是情丝缠绵的意象。《诗经》中柳一出现,便带着离愁别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别时杨柳依依,春意盎然醉,归时细雨霏霏,冬已肃杀凋零,那惜别时沿途的根根柳条,把戍边战士沉沉的思念、漫漫的哀怨,化作一抹抹离别的泪。
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十里长堤,杨柳如烟,愁绪一如春水奔涌绵绵无绝;折柳相赠,睹物思人,异乡的土地上,乡愁如根根柳条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从青碧的柳丝到如雪的柳絮,似乎每一片柳色上都缠绕着相思幽怨,盛满了家国愁思。
柳,不止鲜活在古人的视野里,城市粼粼碧波的江河湖畔、古色古香的轩榭亭台边,甚至住宅小区的鹅卵小径上,都随处可见柳的倩影。柳的生命力极强,遇土即根、有水便长,插柳成行、点绿成荫,柳装点了大地,也诗意了春天,却朴实无华、低调淡然。
在柳妩媚纤弱的身躯里,也并不缺乏持久的坚毅与刚强,无论是在荒凉的大漠还是广袤的高原,它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巍然挺立。
昔年左宗棠率军西征,引柳树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在荒漠的西北天际,柳坚守着绿色的梦想,连绵千里枝拂云霄;流沙的围困、缺水的焦渴、烈日的暴晒、冰雪的严寒,天地间最顽强的生命也会被摧毁,柳,诠释着生命尊严的内涵,演绎着生命的壮烈与辉煌,疾风中枝条摇摆,黄沙里叶片飞扬,时而飘洒、时而激昂!高原荒漠上的柳呵,怎能不令人惊叹它的柔韧有力、敬畏它的隐忍自强!
一株平常不过的柳,无论是婉约于水乡江南,还是扎根在大漠边关,都活出了生命应有的模样。
新闻推荐
热点观察湖南女子宁顺花5年4次起诉离婚被驳回一事有了新进展。澎湃新闻记者4月19日从宁顺花处获悉,其丈夫陈定华因扬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