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都平淡无奇,世俗琐碎。就像月升日降,潮涨潮落。但如何在寻常的生活中,过得有滋有味,做到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却难能可贵。
丰子恺喜欢观察日常中的各种琐事,聆听街坊邻里传来的世俗之音,琢磨市井人物的种种行状,诸如小贩叫卖、农人赶集、邻人闲谈甚至童稚打架,还有自然界花鸟鱼虫种种活泼可爱之处。这不仅使他享受了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也成了他绘画和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在他的面前,生活因琐碎而美好。
抗战时期,1942年11月,丰子恺应陈之佛之邀全家来到重庆。丰子恺在沙坪坝租地自建了一间“沙坪小屋”。位置荒僻,条件很差,老鼠时常出没,让人感到孤寂苦闷。但丰子恺却在这里写下了散文《白鹅》。“在这荒凉岑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惟有这伟大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一只鹅,给丰子恺了无生气的日子,带来了慰藉与欢愉。
这就像在岩缝中生长出来的花朵,虽然艰难,但始终蓬蓬向上。
在一条平静流淌的小河里,也能发现细小的浪花,欢乐的涟漪;在乌云蔽天的日子里,也能看到阳光那耀眼的金边,天空的亮色。用心感受日常的一箪食、一瓢饮、一豆羹,安享生活的万般滋味,便是人生大智慧。
(崔鹤同)
新闻推荐
爱情甜蜜的一对。新华社发想有一个温馨的家。新华社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曾代表人们对爱情和美好人生的向往。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