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计划推行“县管校聘”,将有利于县域内教育资源实现均衡优质发展。
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咏怀通讯员/丘晓丹)日前,英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召开,审议《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会议提出,英德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的根本目的是现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教育部门要将“县管”与“校聘”有机结合,将“考核”与“去留”双向挂钩,将“激励”与“约束”同步发力,推进教师队伍县域内统管统用、合理配置,不断提升全市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方案》指出,近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抓手,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路径,着力解决教育底线民生和热点民生问题,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快速发展,英德的教育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英德教育虽然取得良好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教师交流轮岗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而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目的就是通过“县管校聘”破解教师交流轮岗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阻碍,实现县域内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实现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
《方案》表示,本次“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对象为全市公办中小学(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在编在岗教职工,将根据全市各学校的教学规模、班额和师资需求,按岗位配备教职员,重点补充紧缺学段或学科所需教师,确保所有中小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同时,要求依法依规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政策,确保全市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
“县管校聘”不是“削”而是“提”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英德市委书记吴耿淡在会上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了大量工作,有些是基础性的,比如建教学楼、提升教师福利待遇等,有些是制度性的,比如实行全市统考、实行校长末位淘汰制等,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不够明显。
“"县管校聘"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但"县管校聘"不能削峰填谷,而要大力提高县域内教师的专业水平,抬高底部。”吴耿淡强调,教育部门要将“县管”与“校聘”有机结合,以“县管”为基础,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由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核定教师编制、职称岗位、进人计划、绩效工资等总量,教育局在核定的总量内,对教师队伍进行动态调整,各学校在教育局核定的岗位数内遵循“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完成教师聘任工作。
此外,各中小学校要尽快建立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核心,制定不同工作岗位的分类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不合格教师的学校应按规定调整其岗位,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要通过刚性考核,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从教动力不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问题。要督促交流的校长和教师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发挥积极作用,不断缩小城乡、校际间教师队伍水平差距。
“农村学校、偏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往往"派不进"也"留不住"好教师,这是我们在教师派遣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吴耿淡指出,教育部门要以“县管校聘”为契机制定教师激励政策,不断完善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交流任教经历要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考核范畴,职称评聘要适当向基层倾斜,并且要单独拿出一定数量的评聘指标专门用于交流人员,同时要为交流的校长、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新闻推荐
英德市有关安全生产和食品、消防安全相关会议要求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英德食药部门大力开展快检筛查工作,提升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水平。本版摄影:焦莹英德市加强农贸市场监管,着力提升食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