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作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清远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激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新经验。
自2010年起三轮精准扶贫周期里,多措并举,成功构建起清远长效脱贫机制,八年时间里累计完成52万人次脱贫。
二、多措并举 贫困户收入大变样
在英德市英红镇,张鉴海夫妇正在自家玉米地里忙活着。2016年,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张鉴海一家,成为了新一轮精准扶贫的对象。经过扶贫工作组两年的帮扶,如今夫妇俩都在附近的工业园区上班,还利用空暇时间,种植了三亩水果玉米,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以上。
贫困户 张鉴海:现在家庭已经轻松了很多。现在是自己发展,到时候别说脱贫,致富也可以了。
三、产业带动 “造血式”扶贫见成效
英德西牛镇花田片区,在继水蛭养殖、苗圃种植项目分红之后,又把致富的目光放在“老树红茶”和麻竹笋上。2017年,养殖水蛭让全村贫困户分红接近11万元,同时苗圃种植第一期已收回本金,且分红5万多元。如今,花田片区蔬菜专业合作社与46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入股了英德市鸿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准备把210亩“老树红茶”及3000亩麻竹笋基地,作为今后村里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
驻西牛镇花田片区扶贫工作队队长 段周伟:合作之后,我们会生产出自己的产品,比如说笋干、 笋衣,还有老树红茶,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走精品之路的产品之一。绝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最好的贫困户一年能增收几万块钱,比较差的可能也有1万多。
英德市鸿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立华:茶园生产起来后,采茶量增加了,笋量也增加了,周边30多个人的工资,一年在68万以上。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着力激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是清远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上的重要探索。
近年来,清远市紧紧抓住“造血”和“增收”这两个关键,扎实推进长效脱贫的产业项目,依托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平台,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工程。
此外,在三轮精准扶贫周期里,通过制度保障机制、金融扶持机制、技能培训机制、社会扶贫机制等抓手,成功构建起清远长效脱贫机制
1、目前,清远市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2866个,带动贫困户26897户,共落实村项目4724个、户项目404009个。
2、就业扶贫方面,今年上半年共组织贫困户种养技术、就业技能方面培训83558人次,新增贫困户就业转移人数2862人。
3、资产收益扶贫方面,目前,全市仅光伏项目就有170个,累计投入3.43亿元,带动贫困户17759户51392人。
4、金融扶贫方面,目前共落实6241.57万元风险担保金和1156.67万元贴息资金,向8734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累计3.26亿元,放贷规模居全省前列。
在今年八月举行的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清远市发布了《清远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并对清远市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按“现行标准识别的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61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的总攻目标,以及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脱贫标准,聚焦重点难点关键点,坚决把脱贫攻坚的山头攻下来,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新闻推荐
如何打造夜游产品,延长游客在清远的逗留时间,从根本上改变清远旅游“夜经济”匮乏的现状,成为清远旅游行业高管们此次培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