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给市民检查耳朵。
冬季来临,不少儿童都感冒了,由于擤鼻涕姿势不正确,导致把鼻涕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而中耳炎久治不愈的话,很可能会损害听力。
专家表示,鼻子和周边器官是相通的,强行擤鼻涕容易让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起炎症,当孩子抱怨耳朵疼,用手掏耳朵,或者发现孩子听力有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喉专科就诊。
经常掏耳朵易影响听力
据了解,急性中耳炎一般是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儿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急性中耳炎继发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的急性发作。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且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穿孔后患耳有脓液流出疼痛可缓解,儿童可伴高热,并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会导致耳聋。
小月龄的宝宝常常表现为情绪烦躁、脾气突然变坏,抓耳朵、拍头等。检查患儿的耳朵时,可以看到鼓膜红肿充血,有的甚至可以透过鼓膜看到中耳腔的脓液。
“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因。”清远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翠芳表示,因为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出现感染,同时儿童咽鼓管结构比成年人短、宽,且角度低,细菌、病毒等致病菌就容易逆行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对于儿童来说,最常见的是急性中耳炎。最明显的症状是半夜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其疼痛程度有时会让儿童主动要求去医院就医。慢性中耳炎一般是隐匿发病,没有明显症状,家长如果没有关注,很可能等发现时已经出现听力下降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细节会影响耳朵健康,例如有人爱掏耳朵,却因使用了未经消毒处理、不洁净的掏耳工具感染上疾病。陈主任分析说,耵聍是医学上的一个名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耳屎。虽然耳屎说起来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例如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在生活中,不少家长帮小孩子掏耳朵,甚至是小孩子自己掏耳朵,力度没掌握好,很容易对耳朵造成损伤,“小孩子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比较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就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
她说,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一般不建议经常给小孩子掏耳朵,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最终反而会可能出现听力障碍。
儿童中耳炎发病率高达40%—50%
据媒体报道,武汉一小男孩听力逐渐下降,到后来“喊不应”,起因只因为感冒鼻塞流涕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看似小问题,拖拉大半年,最终影响了听力。
小男孩不仅浓鼻涕、清鼻涕交替而行不间断,而且时常咳嗽嗓子疼,之后,又开始跟妈妈喊起“耳朵疼”。打针吃药一样没落下,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听力越来越差。常规听力已经损失到普通儿童的一半以下,声导抗检查中耳积水,这意味着若不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传导性听力损失,这会对今后的身体发育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有数据显示,儿童的中耳炎发病率高达40%—50%,应特别引起家长注意。首先,在孩子感冒或者患有鼻炎、流鼻涕的情况下,不要用力擤鼻涕,强行擤鼻涕容易让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起炎症;另外,当孩子抱怨耳朵疼,用手掏耳朵,或者发现孩子听力有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喉专科就诊及时治疗。
孩子感冒后易引起中耳炎,这是很多家长的直觉。据了解,孩子感冒后的确容易引起中耳炎,这主要与儿童的耳朵结构有关。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连接耳部与鼻咽部的通道——咽鼓管与成人不同。这根“导管”有着调节耳部压力等功能,在儿童期,咽鼓管不像成人的那样长而弯曲,而是接近水平且开口宽敞,因此孩子患上呼吸道感染后,特别是咽部感染,很容易使致病菌沿咽鼓管侵入耳部,引发中耳炎。
事实上,很多市民容易把外耳道湿疹与中耳炎混淆。湿疹往往是双侧发病,而且流水流脓多,但是听力下降不明显,疼痛多数不明显。而且外耳道湿疹,孩子经常会伴随着眼面部的湿疹。所以家长遇到已经患儿出现湿疹的情况下,耳朵流水首先考虑湿疹的问题。此外,妈妈喂奶姿势不当也会导致孩子患中耳炎。如躺着喂奶,由于耳鼻之间的连接结构——咽鼓管在婴幼儿期宽、短、平、直,呛奶时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孩子中耳,引起中耳炎。
耳朵入水严重或致鼓膜穿孔
其实,脏水入耳,同样容易引发炎症。游泳时耳朵很容易进水,原来有耳屎或者有耳病的人,脏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使耳朵堵塞、流脓等,引发外耳道和中耳炎症,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游泳时最好使用游泳专用耳塞,游泳后应将耳内的水排出来。如果耳朵进水,不要用锐利的东西掏耳朵,以免因刺伤外耳道或鼓膜而引起感染。另外,游泳发生呛水时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随着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炎症。
如今,很多年轻人用耳机音量超标,听力损伤一二十年后显现。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地铁里,随处可见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年轻人,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听力杀手”就隐藏在自己耳边。
不仅如此,耳塞真正的问题就是它们潮湿而黏糊的表面,能吸引来细菌并得以繁殖生长。当戴上耳机后,耳朵里的空气难以流通,且耳内温度升高,这个时候耳垢表面的细菌就开始活跃繁殖了。当细菌数量变多,超过人体的正常抵御能力,或是新的细菌进入到耳朵,就会引发耳朵的炎症、感染。
陈翠芳表示,在外部噪音超过60分贝的环境中,如果长时间使用耳机,听力将受到伤害。现在年轻人在嘈杂环境里戴耳机现象严重,一般外部环境噪声超过60分贝,往往就要开大音量,当声音达到90分贝以上,并连续一个小时,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永久性伤害。
陈翠芳建议,使用耳机听音乐应遵循“三个60”原则: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超过60分贝就不要再戴耳机听音乐。她认为,年轻人应避免长期持续的噪声刺激。如长时间持续接触过大的随身听音乐声、电脑主机轰鸣声、电话及手机铃声等,也会缓慢引起听力损害。有的人开始时只是表现为耳鸣或耳内堵塞感、耳内不适感,其实听力已经受损。如果发现噪声损害听力,应该尽快远离噪声。同时,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免听力进一步下降。如果工作离不开噪声环境,就须使用防护耳塞保护听力并定期检查听力。
新闻推荐
着力为企业优服务降成本,让最优营商环境成清远最闪亮城市名片 做好综合服务加减法提升企业发展加速度
税务部门未来将继续完善更多新办纳税人便民措施,让清远成为企业生产发展和投资创业的沃土。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清远南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