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英德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质量提升不够快等问题。邓文燕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朱欢健)7月25日,英德市召开2019年教育工作会议。笔者从会上获悉,去年以来,英德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还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市委书记吴耿淡要求,接下来要补齐补强短板弱项,想方设法解决英德市公办优质学校不足、学位紧张、择校热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观看了英德市教育专题片,听取桥头镇、九龙镇作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会上,英德市副市长吴秋凤表示,2018年以来,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办学条件实现新提升,教师队伍焕发新活力,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教育公平程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生态呈现新气象。英德先后成功创建为“广东社区教育实验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县)”。
但吴秋凤也指出,目前英德市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质量提升不够快等问题。如教育发展理念相对滞后,教育发展的眼光不够长远,教育改革创新步伐迈得不够大不够快;公办教育资源不充分,城乡公办学校、幼儿园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严重不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依然突出,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大班额”、“择校热”、市区学位紧缺等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教育质量提高不快,公办初中品牌学校不多,教学质量整体不高;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教师学科、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名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专项治理有待加强等等。
“这些问题是影响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吴秋凤表示。
加快教育赶超新步伐
进一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吴秋凤提出,全市教育系统要牢牢把握“追赶超越”总基调,以“教师形象提升年”和“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年”为契机,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吴秋凤提到,要聚焦群众关切,进一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特别是在加快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方面,加快市区初中学校资源整合,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将市区一些小学五六年级搬置到中学进行统一管理,提高闲置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取消市三小幼儿园和城北小学混龄班,腾出更多的教室优先确保今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学位。
要聚焦重点难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包括继续抓好“县管校聘”改革,抓好考核评价体系,抓好财务制度改革,抓好“平安校园”改革等。此外,还要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问题
“过去一年多来,全市教育战线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英德市委书记吴耿淡表示,特别是今年英德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2280人,同比增长13.1%。
下一步如何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吴耿淡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凝聚英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尤其要坚定不移抓质量,补齐补强短板弱项。目前,英德市公办优质学校不足、学位紧张、择校热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重点要补齐的短板,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花大力气,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吴耿淡说。
吴耿淡要求,要坚持大力发展普惠性教育的基本方向不动摇,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公立学校优质学位供给。教育部门要按照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新要求,结合英德实际提前谋划、科学规划,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解决好市区和中心镇学位不足的难题。如市区城西片区将新建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对此,各级各部门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加快推进。
新闻推荐
破解基层不懂监督、不敢监督的难题大站纪委编写《基层农村监督工作手册》
大站镇纪委举办基层监督全员培训班,指导学习《基层农村监督工作手册》。大站纪委编写的《基层农村监督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