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童谣创作大赛活动现场,小朋友们传唱优秀童谣作品本报记者 郑家雄 摄
11月23日,东莞5件作品名列第五届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佳作榜。用声音唱响城市,从童谣中读解东莞。东莞以举办全市童谣创作大赛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省童谣创作大赛中屡创佳绩。
近年来,东莞坚持常抓长远,扎实推进“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建设,吸引越来越多市民群众参与城市文明共建共治实践,共享精神文明“红利”。
友善之城
推出八大主题行动
11月20日,清远的邓敏父亲银行账户上收到200元。邓敏在宏川集团上班后,每个月家里都能收到“感恩金”。
这是企业设置的“感恩基金”。宏川集团是一家“友善企业”,按月给员工家庭发放福利。每月从员工工资中抽出100元,公司再补贴100元,凑成200元电汇至员工父母的银行账户。“坚持了10年。”邓敏说。
东莞市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友善企业”,现在园区内有203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近5000人。他们建设幸福儿童驿站、帮扶脑瘫儿童、践行“新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公约……还组建转型升级志愿服务队,免费上门为企业提供诊断、金融对接、人才对接、技术咨询等服务。
这是个案,更是常态。东莞结合本外地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的实际,推出“友善之城”八大主题行动,每年选树发布一批“友善企业”,累计选树发布“友善企业”20家,建成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广场47个。
好人之城
典型选树活动常态化
喻伟在友善企业工作,工作历练让他成为“东莞好人”。他担任天安数码城创新发展部总监助理,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和员工关心城市、关爱环境、关注公益,动员企业员工、身边亲人同事、周围群众参加无偿献血、开展清洁家园等行动。在他的影响下,园区内先后有上万人次参加运河清洁行动,清理各类垃圾50多吨。
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东莞医护人员负重前行,勇当最美“逆行者”。东莞三批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伍先后出征,并完成任务平安归来。在2020年上半年“东莞好人”名单中,56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和99名在莞医务工作者获评“东莞好人”。这是向舍生忘死、勇敢逆行的白衣战士致敬的表现。
不管是出征湖北的,还是坚守东莞的,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东莞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者都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守护着大家的健康与平安。事实上,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东莞好人”。
一个模范就是一个标杆,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平凡岗位,好人频出。从警17年抓获1200余名嫌疑人、自发资助山西3名贫困儿童的“鹰眼刑警”陈海全,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000小时的“80后”青年黄晓锋,慷慨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陌生白血病女孩的郑小斌……
东莞常态化举办“道德模范”“东莞好人”“最美医护”“最美教师”“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累计评选发布“东莞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7人、“东莞好人”1494人,组建成立“好人宣讲团”100人,开展230多场“好人故事”宣讲活动,组建“好人志愿服务队”200多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多场次,服务人群达10万多人次。
志愿之城
全市注册志愿者121万人
疫情严重时候,医护人员负重前行。平凡日子里,更多志愿者守护相望。
“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志愿者张世伟,是一名普通务工人员,他在东莞打拼20年,创立义工队,帮助2000多名流浪人员回家。每个周末,他带着志愿者深入大街小巷,特别是天桥、公园、银行门口,免费为流浪汉寻亲,帮助他们找到家人、回归社会。
11月19日,张世伟带着志愿者帮助河南漯河武某找到亲人,让这位失联22年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怀里,感受家的温暖,点燃生活的勇气。“大家不求任何回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是想帮流浪汉早点回家。”张世伟如是说。
在东莞,像张世伟这样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还有很多。近年来,“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东莞已成为一种新风尚,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村僻野,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大家总能看到志愿者身影:他们捡拾垃圾、维护交通、劝导文明、普及法律知识、宣讲政策……志愿者的默默付出,不仅影响和感动身边人,也让初来乍到者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东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战略部署,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新的亮点工程,大力推动“志愿之城”建设,擦亮城市品牌。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21万人,志愿组织475个。
结合文明创建,市直机关与民间团体的志愿者队伍遥相呼应,温暖许多平凡人,让“微心愿”秒变现实,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打通群众参与及接受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志愿之城”也成为东莞一张名片,东莞承办2019-2020年中国“志交会”,让上百万名志愿者共迎属于自己的闪亮时刻,彼此激励砥砺前行。
希望之城
扎实创建文明校园
“长长的寒冬,长长的牵挂”“一边是小家,一边是大家”“你说你是天使,马上要出发”……童声朗朗,声入人心。婉转动听的旋律,回响着稚嫩可爱的新声力量,折射出东莞文明校园创建的扎实成果。
校园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东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基础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着力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办好事。2017年起,东莞每年举办全市童谣创作暨传唱展演活动,充分发挥优秀童谣愉悦身心、净化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东莞市童谣创作传唱水平,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希望之城”。在第五届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中,东莞5件作品获奖,获奖数量位于全省前列,市文明办还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此外,东莞还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扶持作用,大力支持学校少年宫和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实践阵地建设,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近年来,市镇投入3600万元扶持建成176所“学校少年宫”,实现公办学校全覆盖。
同时,依托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的红色革命资源,规划建设占地80余亩的首个市级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组建“东莞市国防教育讲师团”,推动国防教育主题宣讲活动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学校常态化开展。漫步国防教育主题公园,透过国防历程形象牌、国防宣传形象牌、退役武器陈列、国防景观凳……市民群众和游客不仅能感受国防魅力,更能增强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赫鹏翀)11月14日晚,2020年清远温泉季在清远市佛冈县森波拉度假森林拉开帷幕。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次新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