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7日,在西北大学118周年校庆之际,在莫言题款的“贾平凹文学馆”开馆典礼暨贾平凹文学成就高峰论坛会上,我有幸见到了贾平凹与他的女儿贾浅浅。已步入中年的贾浅浅,落落大方,温婉隽秀。现已经是西安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的她已出版三本诗集,即《行走的海》《第一百个夜晚》《椰子里的陆湖》。
贾平凹在27岁时有了自己心爱的女儿贾浅浅。贾浅浅是贾平凹与他前妻韩俊芳所生。当时正是贾平凹创作的鼎盛时期。他本希望女儿将来学医,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但事与愿违,女儿贾浅浅步了贾平凹的后尘,成为一名出手不凡的青年诗人。这出乎贾平凹预料之外。
在贾浅浅诗歌研讨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张清华、著名诗人西川、欧阳江河等,都对贾浅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诗作,进行了精到的点评。张清华认为,贾浅浅的诗“天然地靠近了诗歌本身,她的诗不是刻意吟唱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大自然,是自然的绽放,来源于自身的素养修为。它的语言非常平净自然,纯朴灵动,不着痕迹,又见风领”;诗人西川则从自己专业诗人的角度,评价贾浅浅的诗作写得“寓意深邃,有趣味,原创性强,并且能在诗里表现出幽默感,这是很不容易达到的一点”;诗人欧阳江河说:“贾浅浅诗歌有灵性,是万物有灵的东西,正如同她的名字一样,贾浅浅的诗,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浅浅地写,浅浅地读,意蕴淡一点,自然一点。贾浅浅的诗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就是贴近自然和心灵,语言洁净素朴,意境灵动清远”。
虎父无犬女,贾浅浅的文学才华令人刮目。贾平凹也不得不承认,女儿的诗写得确实不赖。贾平凹曾自称贾浅浅是其生平最为得意的“作品”。少年时,贾浅浅就跟随在贾平凹身边,见证过父亲的写作过程。有很多时候,贾平凹到外地去采风写作,也把贾浅浅带在身边。已经初步有了自己思索的贾浅浅,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也手不停笔。她经常把自己的习作拿给爸爸的好朋友孙见喜看,被孙见喜连连称赞。因此在上大学之后,贾浅浅日渐培养起来的写作爱好一直延续下来。贾浅浅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散文《我爱辣椒》。当文章写成后,贾浅浅悄悄把文章放在贾平凹书桌上,贾平凹成为女儿第一位读者。后来,贾平凹把女儿这篇文章推荐给孙见喜,孙见喜便把它发表在自己主办的杂志上。从最初的散文写作,到尝试诗歌写作,再到后来尝试把诗歌与小说结合起来,贾浅浅试图在文学上找到一条自己的路,也渐渐品尝到文学的乐趣。婚后,贾浅浅对文学的热爱依旧不减。她常常在孩子睡着后,躲到书房里构思诗稿。有时候在半夜十二点还给父亲发短信,把自己的诗作发给父亲评价。有时候她也旁敲侧击地询问道,够上发表水平吗?贾平凹知道女儿心思,自然鼓励的时候多,但还是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贾浅浅牢牢记着父亲的教诲,在创作上孜孜以求,勤奋耕耘。贾浅浅的诗作在多种报纸杂志上不断发表,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父亲的贾平凹说:“浅浅的诗,偶尔我看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轻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他的语气中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对于女儿最终走到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贾平凹在欣喜之余还是持谨慎态度,贾平凹尤其不喜欢人家称呼贾浅浅为“文二代”。贾平凹说:“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当时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要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贾平凹奉劝女儿,既然踏上了这条艰辛的文学之路,那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你如果真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要像一日三餐那样去读书,让智者和先贤,照亮你,丰富你,教诲你。好书是前人留下的精神果实,你要知道吃。勿急躁,也别浮躁,读一本算一本,读过后想想,看人家是怎样构思的,哪些地方打动了我,值得我去学,就装到心里去,如此方法就变成你的血液和骨髓,让你日益健壮。” 在文坛上苦斗多年的贾平凹,知晓文化圈里的生态状况,因此对女儿不免有些“忠言逆耳”。但对女儿的文学事业,他还是呵护支持的。他曾经勉励女儿说:“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刚刚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在文学的起跑线上,闪耀着贾浅浅不息的身影。
贾浅浅新近创作的《搬山》
有一天我会为你搬来一座山
你可以像梭罗那样
住一个小时
一个夏天或一个冬天
当太阳在北回归线上
收割了所有的影子
我就从山顶出发
乘着清风朝着你的树林
像月亮一样走来
新闻推荐
清远3人荣获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争做奋斗者 建功新清远
全国劳动模范奖章。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清远市3人光荣入选,其中2人被评为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