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小学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撬动学校教育转型。图为该校首席教师邵晓旼执教语文示范课《孔子游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创办于1998年的深圳市南山区桃源小学改革不止步。
3年来,在“定制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奇迹”的理念下,学校以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国际型人才为导向,形成七彩校园、智慧管理、未来教室、生态德育、融合式个性化课程、国际化交流等办学特色,是一所具有“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定制化”的优质精品学校。
学校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教育,以“三定三制”(3C3M)为教学策略,创新“BYOD”(BringYourOwnDevice,即自带设备)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来撬动学校教育转型。
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型学校、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书香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发明创造示范学校、国际化实验学校等各种荣誉称号。
●撰文:郭悦图片由学校提供
1.3C3M定制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乐趣
“定制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奇迹”。3年来,桃源小学在这个办学理念下,以内驱教学改革为抓手,借助全景平台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为指向,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根据个人特点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摆脱同质化的教育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的各要素之中。”桃源小学校长唐毅兵介绍。
在“三定”(3C)中,“定基础”是指用数据分析学生的个性状况,确定学生该学科的不同层级水平;“定需求”则是从课标要求到社会需求,从家长对孩子的意愿到孩子的兴趣爱好,确定基本需求;而“定学生的个性目标”中,标准达成的三个层次为:一是基础的,人人过关;二是提升的,大部分掌握;三是创新的,给特别的孩子备用。然后确定每个孩子的层次要求,并在一定的周期进行调整。
“三制”(3M)中,“制课程”是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下,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制教学”是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包括:展示法、讲授法、习得法、分组研讨法等。“制评价”:一是课堂上现场考评,达成的表扬鼓励,没达成的同伴互助;二是作业分层考评,依据先前定的三级个性目标,考核学生的达成情况,并以此适当调整学生的目标等级,并作为定基础的再调节依据;三是展示,按照学生的目标等级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保证该生在自己相应的等级必须达标。
呈现立体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3C3M”教学策略的主要成效。在个性化的定制教育下,学生们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显,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积极变化。
有教育专家评价,“三定三制”使个性化高效教学成为可能。唐毅兵说,“三定三制”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生态圈:前期定的基础和目标决定后阶段的教学要求和考评,考评及情况反馈又对学生的需求重新定位和目标界定。
2.BYOD嵌入教学研究
实践多元素学习和无边界课堂
“3C3M”的教学策略如何落地?桃源小学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创新“BYOD”(BringYourOwnDevice,即自带设备)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来撬动学校教育转型。
首先,桃源小学“基于学生学情的精准教学研究”,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实施动态分层虚拟教学,即从群体教学转换为按照接受能力、水平等差异,进行虚拟分班分层教学,真正实践有效的动态分层,开展精准教学。
在课堂里,可以看见有的学生拿着ipad,有的拿着kindle,还有的拿着各种学习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促使学生从个体独自学,转换为互动学习,实现人机互动和人人互动,同时也能有效地将课程与课程融合,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实践多元素学习和无边界课堂。
线上群组讨论是桃源小学学生的学习常态,经常就某个问题开展深入的互动交流和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增加了互动的深度和广度,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动态,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知识内化。
教学研究方式同样随之发生变革。老师们是如何进行备课的呢?第一阶段,他们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团队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针对每个学生开展有效的精准教学定位;第二阶段,教师团队跨学科设计有效的精准预习任务和精准前测,检测每个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第三阶段,教师个体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学情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练习,真正实践因材施教。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生学情的精准教学研究”将传统的学习成绩单转换为学生全面的数据评价报告,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科知识、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等多个维度提供全面而有效的分析,进而有效促进精准教学的实践。
3.突破课内外界限
教师成为学生终身自主学习指导者
科学实验、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游戏式嵌入……这些都是桃源小学教师“跨纲”创造性地设置真实情景,设定可达成的现实目标,运用真实的器材和工具,促进五官并用与实践体验进行的活动。让学生处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感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跨纲”之外,教师们还要“跨界”借助开放的云平台,为学生提供无墙教室。“跨界”教师在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上,从结构化良好的封闭式课堂教学逐步发展到半开放的混合式课程,直至完全开放的社会化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学习对地点的依赖,最终达到学习和生活的融合。
搭架智库,实现学习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教师们“跨时”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智库尤为重要,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随时反复学习,学生随时可以在智库中排忧解难、解疑答惑,从而拥有自主选择的自由,实现学习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教师担任更具创造性的角色,从课堂一对多的讲授模式转变成关注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唐毅兵说,在此模式下,教师敢于突破教材的某些局限,超脱课本,开发利用贴近生活而又具有实践操作性,趣味性更强的材料。该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打开自主创新的思维窗口。
与此同时,学生们也渐渐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在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学习情境和教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下,学生真实地融入情境中去,体验其过程,学习欲望指数得到显著提高,独立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大幅增强。
新闻推荐
农城化股份合作公司焕发新活力 南山街道 党建推动基层治理“难点”变“亮点”
北头股份公司股民悉数到场。南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选出新董事会班子。南山街道全景。大南山脚下活力迸发,前海合作区旁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