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现代元素的鱼灯舞作品。
青年艺术周吸引了周边市民。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麒麟舞、创意饰品、老物件展、嘻哈演唱、即兴文旅创作……一系列文化创意元素新老对比、跨界碰撞与交融,让百年中英街在这个冬日暖阳下的创意十二月更显活力四射。
12月12日上午,盐田区2019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暨第五届深圳(盐田)青年艺术周在中英街鱼灯舞广场拉开帷幕。首届深圳市盐田区文旅创意大赛作品展、中英街生活艺术摄影展、中英街在地装置艺术展以及东和学校师生版画展等一系列精彩的创意活动同时在中英街鱼灯舞广场、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和沙栏吓村的街头巷尾展开。
丰富艺术活动“接地气”
中英街有着非常特殊的文化意义,集历史文化、旅游购物和客家文化于一身,现代和传统、开放与保护在这里汇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在现场看到,以“街上——中英街的生活艺术”为主题的摄影展上,除了展出摄影家大幅原作外,还采用了对比、拼接、叠化等手段,对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及60多幅实景拍摄作品进行图像处理,令人获得了一种历史纵深感受和时空变化的审美体验。譬如,此次展出的一组老照片和新照片的拼贴对比贴在居民楼墙上。处于300年历史的天后宫和吴氏宗祠之间,神庙和祖祠过去代表着村民的精神文明。
尤为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布展形式开放,载体材料多样,大量使用中英街在地材料作为传播介质,以PVC布、网格布、竹帘、旗帜等多种材料为主要载体,分别展示于户外的中英街、桥头街、环城路和鱼灯舞广场等公共空间,都让活动显得更加具有在地性和开放性。例如《花在中英街》这件作品,艺术家就地取材,使用了中英街很多淘汰扔掉的商品包装盒,通过手工制作大批量的木工花,用这些遗弃的包装盒来重新包装呈现出来,表达了艺术家的想法与理念。
此次展览从展馆走向广场、走向民居、走向街头巷尾,让更多的居民和游客接触艺术、接受艺术,也得到了很多市民的好评。市民邹先生告诉记者,展览让观众特别亲切,“这样的艺术形式很接地气,跟我们中英街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产生共鸣。”
据深圳(盐田)青年艺术周策展人冯韬介绍,今年把中英街作为创意活动的主要实施地,目的是抓住历史对比和文化融合的脉络,通过对中英街生活的调查了解,组织艺术家入驻中英街,与村民协商创作艺术作品的方式,让中英街、沙栏吓村的景观地貌及在地物品都成为创作的要素和材料,观察并创作“中英街的生活艺术”。
释放盐田创意的能量
面朝大海,创意在盐田绽放。今年创意十二月期间,创意成为盐田的一张闪亮名片。
记者了解到,今年创意十二月活动期间,盐田区还重点推出了“漫影70年”——国产动画主题展系列活动、嘉长源唐卡艺术创意交流活动、紫禁书院“传承文化、共筑未来”体验活动等6项精彩活动,分别在盐田国际创意港、嘉长源国际文化产业园、盐田紫禁书院等场所展开。此外,各街道、社区、企业等还乘势举行了各类文艺演出、非遗培训、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创意氛围。
其中颇为吸人眼球的是在艺术周期间展出的首届深圳市盐田区文旅创意大赛获奖作品。今年7月-11月举办的首届深圳市盐田区文旅创意大赛,在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香港设计师协会及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支持下,征集到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稿件2979件。
通过这一大赛,盐田的美丽风光、宜业环境、诗意生活都进入人们创意的视野,中英街、鱼灯舞、港口巨轮、沙滩飞人等视觉符号在创意中处处体现。这些富有盐田特色的优秀作品一经展出,就引起中英街居民和游客的浓厚兴趣。
创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逐渐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更是不断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专程带学生前来参加首届深圳市盐田区文旅创意大赛作品展的兰州理工大学白兴义表示,参加盐田创意十二月活动使他感受到了盐田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希望以创意为媒,以后增加彼此的交流。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冯宇飞通讯员李洵)12月4日上午,海山街道举办党建促“三旧”改造共建签约仪式,街道社区、相关单位及企业主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