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部分家具企业已尝试“产销分离”方式,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201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产销分离",历经了一年多的阵痛后,企业2017年同比实现年销量翻四倍,今年仍将实现大幅增长。”10月15日下午,广东雅纶家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小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初做出的这个决策感到欣慰。
记者采访获悉,市商务局内贸市场科近日组织召开全市“产销分离”扶持政策宣讲会,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成立独立销售公司进行产品销售,对完成上限的独立销售公司最高给予180万元的补贴,“产销分离”或成为中山市家具、灯饰、红木、游戏游艺、五金等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方式。
案例:传统“6+1”变身“非常6+1”
所谓“产销分离”,是指企业将销售剥离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或者将销售外包给以专业贸易公司,充分利用贸易机构的渠道优势,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较低的能耗和较高的产能。
位于阜沙镇的雅纶家居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种木制、竹制系列用品于一体的家居企业。10月15日,记者走进雅纶家居的展厅,砧板、米桶、饭勺等各种家居用品分类摆放,琳琅满目。“不同类别的产品是由不同的子公司生产出来的,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火爆。”展厅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将传统制造业归纳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库运输、订单处理、经营批发、终端零售+产品制造的“6+1”生态模式。2015年下半年,雅纶家居决定执行“产销分离”策略,不仅将生产和销售剥离,还将“6+1”的“1”(即生产制造环节)分别由公司高管出去创业成立多家独立的制造加工工厂,变身“非常6+1”,每个工厂生产一类产品,管理更加精细,计划更加贴合实际,销售剥离出来后成立电子商务销售有限公司,负责线上线下营销。
林小虎介绍,“产销分离”转型升级的起始阶段是痛苦的,相当于推倒公司之前的一切管理模式,重新建立制度。但一年后,新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材料的损耗率由12%下降到8%,2017年同比实现年销量翻四倍,今年也将大幅增长。
观点:“产销分离”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欧瑞秋认为,“产销分离”作为一种新型的业态方式,是一种重要的企业转型升级方式。产销分离,分工合作,便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便于生产厂家全付精力来进行生产升级,造出精品。
欧瑞秋表示,很多行业粗糙的产品产能已然过剩,消费者追求的是更精细化、高品质的产品。有些企业家技术出身,不懂做品牌,这类企业家不妨专注于生产与制造,而销售交给更加专业化的团队;有些企业家做销售出身,是推广和大品牌的高手,但精细化制造的经验不足,便可以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承担品牌培育和市场销售的工作。一个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企业成立控股公司,同时控股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而销售企业可以引进有销售经验的战略投资者。
政策:独立销售公司最高补贴180万元
根据今年8月起实施的《中山市促进线上线下商贸流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对“产销分离”示范企业、连锁企业开设社区店、电商企业上限、“一节一促消”活动等进行扶持,其中“产销分离”项目中,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成立独立销售公司进行产品销售,对完成上限的独立销售公司最高给予180万元的补贴。
中山市太兴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畅表示,“产销分离”已在保险、陶瓷等行业广泛运用,家具行业还不多,商务部门扶持政策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控制管理成本,提升效益,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相信会有更多中山企业选择“产销分离”模式。
本报记者徐世球通讯员唐勇义
新闻推荐
“广场艺术装置椅”从全球数千件“红点设计概念大奖”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中山设计师作品获最佳设计奖
本报讯(记者隋胜伟)9月2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2018红点设计概念大奖颁奖典礼上,中山设计师范丰源的作品“广场艺术装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