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会诊模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保证病人能接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还能免除病人的奔波之苦。《中山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山市多家医院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使患者治疗达到最优化,受到患者的欢迎。
文/本报记者 周映夏 图/市中医院提供
多学科诊疗模式使患者受益
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往传统的“一对一”的三级诊疗模式(即主任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已经不能满足病人对提升治疗后生活质量的需求。尤其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如恶性肿瘤、复杂心脑血管病等,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应运而生。
50岁的黄先生因“下腹部疼痛4天”于今年6月11日进入陈星海医院,经过检查,考虑结肠癌建议内镜检查,做了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化验、肠镜检查降结肠肿物活检后,于6月21日行腹腔镜辅助下降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病理结果出来后,科室就组织了多学科会议讨论,最后得出最佳治疗方案。”陈星海医院肿瘤MDT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多学科讨论结果,该患者有术后辅助化疗指征,无禁忌证,建议术后3周到肿瘤内科行化疗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12次。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让肿瘤患者享受到更规范、系统、科学、合理的治疗。
44岁的张先生今年5月初因突发性左胸痛,来到火炬开发区医院心内科就诊。经过检查,考虑巨块型肝细胞癌。随后,张先生转到该院肿瘤科,行经皮肝肿物穿刺活检术,明确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得知患肝癌后,张先生一家不知如何是好。由于他有乙肝病史、肝硬化等情况,火炬开发区医院肿瘤科邀请普外科、介入科、麻醉科、放射科、病理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治疗顺序。随后,该院肝胆外科团队在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著名外科专家陈汝福教授带领下,顺利为张先生实施了右肝巨块型肝癌切除术。
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中山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医疗机构应以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为试点,针对肿瘤、老年病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并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将麻醉、检验、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中医医疗机构要持续探索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2020年底,100% 的三级综合医院提供多学科诊疗门诊和住院服务。
中山市多家医院已开始推广
“多学科诊疗已成为临床诊治模式的新方向,这种诊疗模式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的误诊误治,也大大地缩短了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等待时间,为患者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使患者治疗达到最优化。”市人民医院肿瘤分院院长陈宏介绍,该院早在十几年前已开展多学科诊疗,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和疑难病例住院患者开展了多学科诊疗服务,目前已逐步实现多学科病例讨论、联合查房、多学科诊疗门诊等多种形式的多学科诊疗服务。
目前,市人民医院已经建立了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10多个常见单病种的多学科诊疗(MDT)。每个肿瘤专业的MDT均涵盖了外科、化疗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等10多个专业,为患者从诊断到治疗提供系统而全面的诊治策略,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院开展结直肠癌、肝癌、肺癌、痛风等多个病种的MDT建设及门诊疑难病多学科会诊工作,保证病人能接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免除了病人奔波之苦。此外,为提高急危重的多发伤复合伤病人的抢救水平,市中医院建立了多发创伤多科协同院内院外一体化诊疗及无缝对接模式,进一步将院前急救、多学科会诊、急诊手术、重症监护、监护后康复等几个重要环节打造成顺畅的生命通道,使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即可得到快速高效安全的救治。通过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该院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成为真正的“绿色生命线”。
据了解,除了城区的大医院,不少镇区医院也开始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火炬开发区医院副院长陈华表示,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来自多个科室的专家组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治疗团队(即MDT),针对某一疾病、某个病人,通过定期定时的专家会诊形式,提出适合病人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通过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以期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简单地说,就是让每个病人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措施。
新闻推荐
6月份中山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三 上半年有效监测天数181天,达标172天
本报讯(记者唐益通讯员肖欢欢)日前,国家生态环境部向媒体发布了2019年6月和1-6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中山市作为全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