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焕松
由儿科专家、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林广担任首席技术顾问的珠海首家儿科名医工作室3月16日入驻位于前山街道的珠海市仁爱门诊部(康儿堡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仁爱儿科),该工作室与珠海市人民医院、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达成医疗联合体,全市儿科、妇科名医将在此坐诊,今后周边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医的优质服务。(本报3月17日05版)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基层医疗服务是否到位,反映了政府对市民健康的保障水平。名医工作室入驻社区门诊,专家名医到基层坐诊,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也是政府卫生部门的职责所在。
长期以来,市民看病难的矛盾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公立大医院人满为患,病人排队时间长,医生诊断时间短,老百姓看病体验差;另一方面社区小门诊门可罗雀,人气严重不足。个中原因,当然是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优秀的医务工作人员,而社区门诊不仅在这两方面有明显差距,群众对社区门诊的医疗水平和质量也普遍抱有怀疑甚至是不信任的态度。
为了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市民看病难题,国家在分级诊疗制度中鼓励注册医生“多点执业”,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多点执业”的实现路径。但实际情况是,叫好的政策不一定叫座,真正“多点执业”的医生少之又少。
想让“多点执业”政策真正落地,要综合考虑医院、医生和基层等各方的利益,设计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才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科学配置和合理流动,实现“多方共赢”。如加大对医生的培养力度,不至于让医师“捉襟见肘”和医院“无人可用”;深化公立医院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方便医生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流动;完善和细化“多点执业”配套保障措施,让医生没有后顾之忧。
除了推动“多点执业”外,还要大力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社区门诊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公立医院与社区门诊“结对子”和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等方式,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此外,基层医疗机构自身也要勤练内功,着力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以方便、热情、专业的医疗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只有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居民才愿意去社区门诊看病,实现“分级诊疗”和解决群众“看病难”也才真正可期。
新闻推荐
弘扬中医文化 传承国医精粹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中国国医日”大型义诊活动
中医传统疗法技师在现场为市民提供按摩、推拿、拔罐、刮痧等服务。本报记者赵梓摄本报讯记者刘联报道:3月17日是第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