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通过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处理垃圾已经成为习惯。
一斤纸皮5积分,一斤塑料瓶10积分……集够50积分可兑换手帕纸一条,集够500积分可以兑换手抽纸3包……从去年底开始,金湾区在部分社区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激励市民积极参与小区的垃圾分类减量,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
据统计,2018年,金湾区投入950万元垃圾分类专项经费,今年又投入2300万元,通过购置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定点分类回收等举措,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金湾区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金湾区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00%覆盖。
试点
居民生活垃圾干湿分开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2015年开始,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在全区率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按照“干与湿、有无害、可回收”逐步推进,为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近日,南都记者走访海澄村垃圾分类站,墙上贴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日统计表,对每一天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的重量进行了具体统计。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海澄村下辖8条自然村,每个自然都依据人口数量,都设置了1-3个数量不等的垃圾定点投放点,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四个功能的垃圾箱依次摆放,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垃圾分类。
事实上,海澄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在源头就开始了分类,也就是家庭自行分类。据悉,试点初期,海澄村村委会此前掏钱给每户村民免费发放了两个垃圾桶,一个用来放餐厨垃圾,一个用放其他垃圾,要求干湿分开。很多村民此前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垃圾分类,但经过多次工作人员上门的宣传以及指导后,慢慢地接受了垃圾干湿分离以及分类的习惯。
除此之外,海澄村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在垃圾定点投放点,专门指导市民把不同类型的垃圾投放进功能不同的垃圾桶中。
如今,海澄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村容干净整洁,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按照海澄村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海澄村日产垃圾约10吨,通过垃圾分类工作,可减少约60%的垃圾。
推广
由机关事业单位向学校和住宅铺开
伴随着试点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实践,2018年,《珠海市金湾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和《金湾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相继发布,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这意味着,金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进入推广期。
2018年6月,垃圾分类工作在金湾区府办公中心及区府外25家行政事业单位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金湾区委托区属企业珠海市联港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区机关、航空新城片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主体,在这些单位投放了100个120L四分类垃圾桶、138个60L二分类垃圾桶。同时,在区府4号楼卫生间西侧空地设置一套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作为金湾区智能化垃圾分类宣传、展示、应用及推广的场所。
在不断完善、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金湾区继续向其他单位、中小学和住宅小区推广,使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其中,三灶镇投入100万元,采购120L四色垃圾桶100组,在镇城区35个住宅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安排4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小区的分类投放设备维护和保洁工作,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与此同时,红旗镇投入约100万元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选取了33个镇城区的住宅小区,并在其中24个小区投放智能一体化垃圾处理设备,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已于201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截至今年1月,红旗镇在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16958户。下一步,红旗镇会将垃圾分类桶覆盖全部居民小区,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真正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难点
住宅小区厨余垃圾多
为有效实施垃圾分类工作,金湾区首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店、酒店、旅游景点、道路、广场、公园、绿道驿站、机场、港口等公共场所,按照垃圾产生种类配备足够的垃圾分类设施。
然而,“金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各住宅小区是重点也是难点。”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住宅小区的厨余垃圾多,垃圾分类定点投放难,因此,“住宅小区的分类设施设置、分类投放效果至关重要。”
为此,金湾区通过物业单位在各住宅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和垃圾收集点。其中分类收集桶按楼道设置,或按小区原有习惯设置,专门收集居民日常产生的有机易腐(湿)垃圾和其他(干)垃圾。另外,每个居住小区按300-500户设1处垃圾收集点,收集本小区的有机易腐(湿)垃圾和其他(干)垃圾,并交给相应的收运企业。同时,小区还设置回收站,收集居民产生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值得一提的是,金湾区还在小区设置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通过提供积分兑换奖励,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去年10月,珠海市金湾区山湖海雅苑、时代山湖海、鑫海国际公寓、中航花园、旭日海岸、鸿泰花园共六个小区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来自德立信环境工程所研发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分别被运送到各个小区进行安装使用。
在日前的采访中,南都记者亲眼见证了德立信第四代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回收垃圾,该设备具有自动称重、信息采集、大数据后台等一系列智能“黑科技”,时代山湖海的业主张先生通过手机号登录后,在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上完成了称重和数据采集,个人账户上即时增加了5美分。张先生表示,有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他改变了以往所有垃圾装一袋的习惯,他通过垃圾分类,个人账户已经积累了500多美分,兑换过肥皂和面巾纸。张先生表示,通过积分兑换,他可以把“废物”换成可用的生活必需品,并且实现环保目的,他表示非常开心。
如今,海澄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村容干净整洁,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按照海澄村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海澄村日产垃圾约10吨,通过垃圾分类工作,可减少约60%的垃圾。
展望
将引导社会力量
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南都记者获悉,从2017年下半年试点垃圾分类以来,金湾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12月,金湾区已在区、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及75个住宅小区(红旗镇33个、三灶镇35个和航空新城7个)落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超额完成了年初30%覆盖面的目标任务。
接下来,金湾区将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按照计划,预计到2019年12月,完成246个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市行政区中率先完成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覆盖,使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覆盖率“三个率”达标。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金湾区将通过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和运营服务,构建垃圾收运、处置、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垃圾处理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与此同时,金湾区还将继续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机制。
此外,金湾区将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广泛宣传。扎实开展好生活垃圾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商场等“五进”宣传,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李洁琼
新闻推荐
陈为用在工作中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黄珏尾随跟踪、威逼利诱,为了阻挠调查,污染企业奇招频出,但都被执法人员一一破解。环境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