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撸一串
这粉太爽口了。
飞饼吸引众多粉丝。
边吃边逛。
烤串很受欢迎。
现做现卖。
还有啥好吃的。赵氏鸭脚包、横山鸭扎包、更有本地特色的蕉芋粉丝……3日,斗门美食文化节进入第三天,人气依然不减。值得一提的是,斗门本土特色美食和农产品,借助美食文化节推广,受到市民热捧。
“原本预计一天卖个100碗蕉芋粉丝,谁成想会人气爆棚,仅第一天就卖了450碗!”来自莲洲的碧湾蕉芋粉丝摊主感叹,本想只是想借平台推广本土美食,却不成想“叫好又叫座”,收益远超预期。
参展摊主普遍表示,连续多年参加美食文化节,使本土品牌渐渐积累了美誉度。加上今年美食节人气增加,使多个本土特色美食摊位相较往年销售额翻番,商家直呼卖得“很过瘾”。
积累口碑
鸭脚包鸭扎包收益翻番
采用传统腌制的鸭下巴、鸭翅膀、鸭脚,“排排坐”摆在摊位前,引来市民围观购买,老板则忙着打包、烹煮,招呼客人,乐得合不拢嘴——3日中午,和风徐徐,阳光明媚,而斗门赵氏鸭脚包老板赵景锋的心情,就像当天的天气一样舒畅快活。
“今年的收益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与连续多年参加美食文化节,品牌得到推广关系很大。”赵景锋告诉记者,他2016年返乡创业,当年就参加了斗门美食文化节。随着每年参加美食节曝光度的增加,越来越多市民也对赵氏鸭脚包的品牌认同有所提升,很多市民走到摊位前,就已经对他的产品略知一二。去年5天美食文化节,他的销售额为7万元。而今年前三天,销售额就已经接近去年水平,再加上最后两天周末,“今年的销售额很可能翻番。”
因为看中斗门美食文化节的品牌推广力,赵景锋今年在原有摊位基础上,特意在美食节的醒目位置,多租一个摊位,推广自己的品牌。
无独有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鸭扎包工作人员周焕华也表示,今年的生意远超预期。去年5天的斗门美食文化节,她的销售额不到3万元,今年前两天销售额就达到5万元。
据悉,横山鸭扎包创自清朝光绪年间,有鸭脚包、鸭下巴包和鸭翼包等别称,是用鸭的各个部位,经独特方法腌制晾晒后捆扎而成。腊色光泽,香气四溢,咬下去韧性适度又生津,吃起来别具风味。2013年,“横山鸭扎包”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美味的口感广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不少市民一到摊位,就认出了我家的鸭扎包。”周焕华说,今年的斗门美食文化节媒体推广颇为得力,在美食文化节前几天,她的手机几乎被美食节信息刷屏,品牌美誉度也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美食文化节上,约6成的横山鸭扎包通过快递寄送外地,使鸭扎包的供货量大幅增加。
首度亮相
蕉芋粉丝卖疯了
在斗门美食文化节的最深处摊位,一家名为碧湾蕉芋粉丝的摊位,围满了本地食客。摊位上,除了被打成粉状的蕉芋粉,最叫座的还要数现场烹制的蕉芋粉丝。摊主介绍,蕉芋粉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也有药用功效,中医认为蕉芋粉味甘清淡、性凉,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
摊主介绍,传统的蕉芋粉,一般都是用来做米糊、爽身粉等作用。而在斗门莲洲,人们将本地生产的蕉芋粉制作成了粉丝,使食用蕉芋粉更加方便。
“没想到蕉芋粉丝一推出,就有这么多市民抢购。”摊主介绍,今年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斗门美食文化节,原本按照一天卖出20斤蕉芋粉丝,100碗准备的,谁成想第一天上午11点,100碗就全部售罄。这一天,他们反复往返仓库与美食街现场,一天卖出了450碗,“如果早有准备,当天卖出600、700碗都不在话下。”
扶贫产品
一口咬下去
香味满溢
灵芝香肠、灵芝腊肠、灵芝文昌鸡……在斗门美食文化节,对口帮扶茂名的斗门生态农业园进行了产业产品展示。而以上的农产品,就是产自茂名的扶贫农产品。记者了解到,此次斗门生态农业园带了十余种前来参加美食节。这些农产品,采取公司(珠海颖泰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由茂名贫困户通过自养、代养方式获得收益,目前合作的农户已经达到300多户。
在现场,记者品尝了灵芝香肠。这种通过给生猪喂食灵芝,产出的猪肉肥而不腻,一口咬下去香味满溢。斗门生态农业园相关人士介绍,跟一般产品区别性很大,这些农产品营养成份更高,富含灵芝多糖、灵芝酸、灵芝苷和氨基酸等,产品共性都是鲜、爽、脆、香、甜。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斗门美食文化节,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市民了解我们的扶贫农产品。”该人士表示,除了肉类,此次美食节他们还带来了圣女果、百香果、番石榴等瓜果,味道都有别于市面同类型产品,市民也可以前来品尝购买。
采写:本报记者赵岩
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新闻推荐
生态新城崛起 美丽乡村腾飞斗门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14个学校续建项目顺利进行
斗门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14个学校续建项目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