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珠海 > 正文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来源:中山日报 2021-03-24 16:02   http://www.kcqsx.com/


苏曼殊故居陈列的苏曼殊像。珠海沥溪村苏曼殊故居。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奇男子,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精通英、法、日、梵诸多文字,诗、画、小说都信手拈来;他三次剃度,三次还俗,却全然不守清规戒律。

他集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各种称号于一身。不欣赏他的人,评价他是“畸人”“怪和尚”“厌世者自虐狂”;而欣赏他的章太炎称其为“亘古未见的稀世之才”;郁达夫说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印顺大师则干脆说“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他就是一代诗僧,苏曼殊。

文/本报记者 查九星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境遇悲惨的同年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这首1909年苏曼殊写给陈独秀的诗,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苏曼殊一种率性的人生态度,把自己的我行我素、全无顾忌的行为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性情中人丰沛的情感。其实苏曼殊的这种种表现与他从小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

从珠海上冲检查站出来约1公里左右,谷都大道边有一个数百年历史的村子——沥溪村,这里就是苏曼殊的故居所在。春节期间记者来到这里时,原来杂乱的古村旧居已经清理殆尽,一问才知道这里要开发一个规划核心区面积达3.18平方公里的珠海三溪科创小镇项目,如今这片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剩下孤零零的苏曼殊故居和他曾经读过书的简氏大宗祠。

苏曼殊故居是典型的广东平房结构民居,一排五间房。据在这里守门的袁秋生老人介绍,苏曼殊的故居只有左边的三间平房,原是他祖父苏瑞文所建,为青砖土木结构小平房,面积40多平方米,苏曼殊6至13岁时在这里度过童年时光。靠右边的两间在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时一并收入,作为“苏曼殊生平陈列室”。走进故居,一步跨过小天井,屋里前面是厅,隔板后面是放床的房间,没有二楼,显得相当逼仄。1984年,苏曼殊故居曾作为侨房维修过。1986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苏曼殊原名苏戬,字子谷,曼殊是他出家后的法号。1884年9月28日,苏曼殊出生在日本横滨。父亲苏杰生,时在日本任横滨英商万隆茶行买办,他与日本妾之妹河合叶子生下了苏曼殊,刚出生三个月,其生母离去,由其姨妈一直抚养到6岁。1889年被带回沥溪村。

章太炎曾在《曼殊遗画》中写到,“广中重宗法,族人以子谷为异类,群摈斥之。”苏曼殊13岁曾大病一场,被置于柴房等死,幸有好心的大嫂(同父异母兄之妻)悉心照料,才日渐好转。这次病愈后,他去到上海,与父亲一起生活。然而在上海,他又遭到父亲的妾大陈氏的虐待。这种孤苦伶仃、少人关爱的生活也是其日后多次遁入空门的缘由之一。其童年时代的坎坷境遇,养成了他孤傲、忧愤的个性,以至于成年后回忆起来,仍觉“思维身世,有难言之恫。”

孙中山称其为“革命的和尚”

在苏曼殊故居的陈列室里,有一幅孙中山先生为其作品集手书的“曼殊遗墨”,这是对他积极投身革命的肯定。孙中山曾对人评价苏曼殊:“太虚近伪,曼殊率真。内典工夫,固然曼殊为优;即出世与入世之法,太虚亦逊曼殊多多也。”在他看来,苏曼殊这个“假和尚”,比民国时期的高僧大德太虚和尚,修为更高、也更精深。因此,他称苏曼殊为“革命的和尚”。

苏曼殊早年在日本留学时,结识了不少革命志士。1902年,他在日本东京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次年加入拒俄义勇队。1903年他回国时,就在上海以宣传革命为主的《国民日日报》任助理编辑,翻译并撰写稿件。1907年春,他与幸德秋水等组织亚洲和亲会,公开提出“反抗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的主旨。1912年初,他在北伐军的机关报《太平洋报》工作,又经柳亚子介绍,加入了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其表达对社会现实不满、鼓舞民众的主要作品有《女杰郭耳曼》《岭海幽光录》《呜呼广东人》《惨社会》《秋瑾遗诗序》《讨袁宣言》等。

苏曼殊还是用画笔进行革命宣传的主将,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1907年,他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工作,其发表在《民报》临时增刊《天讨》上的五幅作品,把历史故事融入绘画中,起到了激励士气的作用。画作《洛阳白马寺图》《潼关图》《嵩山雪月图》借中原景观的华美,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天津桥听鹃图》以洛阳天津桥今昔景观对比,以期唤醒人们的革命情怀,达到反清目的。

近代史上的文坛奇才

在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了两套《苏曼殊全集》,一套是1928、1929年出版的,一套是1985年出版的。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里写道:“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遵宪。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目间只有这一对苏黄。”足见苏曼殊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声望。

《苏曼殊全集》为1927年柳亚子先生编订,收集了他绝大部分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译诗、书札、翻译小说等,还有章太炎、刘季平、陈独秀、柳亚子等当时名人回忆怀念文字、诗词、序跋等。

苏曼殊性格单纯率真,一生如行云流水,浪迹天涯,虽然几次出家为僧,但是从未被佛门清规戒律所缚。他的诗风格别致,状物则形象逼真,写人则栩栩如生。他不但诗、小说、绘画样样精通,还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翻译家之一,曾翻译过《拜伦诗选》,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苏曼殊的小说也很出名,流传下来的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绎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部小说。苏曼殊的小说既保留了中国小说情节曲折、描写简洁等优点,又吸收了西洋小说注重描写人物心理等长处。

苏曼殊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仰慕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壮举,曾西入印度潜修梵文,漫游斯里兰卡、越南等国,了解当地僧侣生活及佛教活动情况。他编撰过《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汉英辞典》《英汉辞典》《粤英辞典》等多种专著,尤其是《梵文典》八卷,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页空白。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他进行过研究,称他为“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之一彗星”“清末三大翻译家之一”“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启蒙者和文坛奇才”。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孙中山出资葬他在杭州西湖孤山,与秋瑾之墓隔水相望。

新闻推荐

敲开百姓门 贴近群众心 高栏港公安分局开展“敲门行动”

“敲门行动”中,高栏港公安分局民警拜访平沙镇时代港的李叔、张姨家。本报记者康振华摄本报讯(记者康振华通讯员郭金海...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