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宇文
五年前的某天上午,台湾,新竹,五峰乡,清泉镇……
我与复旦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南通大学等高校的几位文学界朋友一起,趁着到台湾玄奘大学参加“第五届东方人文思想两岸学术研讨会”的间隙,在玄奘大学几位老师的陪同下,冒着瓢泼大雨,驱车来到了新竹县五峰乡的清泉镇,探访了三毛故居。
当我们来到山脚下时,雨停了,雨雾遮蔽了远处的山峦,半山腰的小红砖屋隐藏在绿林茂密的高岗上,若隐若现。小屋旁边,有一股清泉飞流而下,白色的水雾浸润着绿色的丛林,腾起一团轻纱,向云霄飘去。我脑海里出现了一幅画:小屋的窗前,三毛或在灯下伏案,或托腮沉思,或移步门廊,凭栏远眺……这座红砖小屋,与山林相伴,与雨雾融合,与清泉相拥,与日月同在。这正是我梦里无数次出现的情景,那是一份尘封的记忆,那是一串美丽的梦境,一直伴随着我从少女步入中年,正迈向老年。
我们一行五位文学博士,虽然来自不同的高校,年龄层次也不同,经历更不一样,受三毛作品影响的程度却都差不多,这就是为何我们一到新竹,就急切想到三毛故居,且有一拍即合、说走就走的默契与冲动!因为三毛执着追求神奇浪漫爱情的诚心,她那漂泊四方的侠女情怀,还有那炽烈的文学情结,深深烙在我们心里了。尤其是她一系列震撼人们心灵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雨季不再来》《谈心》《闹学记》《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温柔的夜》,还有《我的快乐天堂》等,我们都有如饥似渴、彻夜捧读的经历,还有让人沉醉其中的人和事,身临其境情与景,诱人深陷其中的爱与怨,我们都为之痴狂!
我们坐在清泉岗上三毛故居的门廊上,讲解员一边为我们讲解三毛居住在这里的那段难忘的时光,一边为我们准备了泰雅族人酿造的小米酒。用青竹子做的小杯子盛好小米酒,加点青柠檬汁,虽然微酸、微辣,却涩中回甘,能驱散寒意。还有那现磨的原味咖啡,纯正浓香,口感爽滑,能提神醒脑。我们几个文友边品着小米酒,喝着咖啡,边赏着雨景,边聊着谜一样的三毛。我们聊的结果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三毛。
我起身站在围栏边,向远处望去,对面的山峦云起雾涌,悠闲地飘着,忽高忽低,时浓时淡,恰似童话里的仙境,又像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我想,这就是三毛笔下的清澈心境,悠闲情怀,浓情蜜意和苍凉世事。此时,我的耳边仿佛想起了三毛作词的那首清幽绵长的《橄榄树》,我的思绪也跟着歌声飞向远方:“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我曾经为三毛的悄然离世感到伤感和不解,也曾在三毛离世后疯狂补购三毛的文集。当重读她的《谈心》时,我仿佛与三毛相拥而坐,相互心语:“在我的人生观里,并没有成功与失败的绝对准则。总认为,不断的自我提升、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快乐,就叫做渐进的成功。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地活着,不但只是存活,更要过得饱满而热烈,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发出光和热来。每一天,平平实实地去把握,就无愧于天地……”这些朴实无华而富有哲理的话语,句句在理,字字扣人心弦,每个人都可以心平气和地品味,从中吸取各自需要的正能量,读罢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
据三毛故居的讲解员介绍,五峰乡是原住民的居住地,山上有泰雅族和赛夏族两个少数民族。传说赛夏族每两年都要举办一次神圣的“矮灵祭”,举办的时间是在农作物收成后的月圆前后,大约在农历十月十五左右,载歌载舞延续三日三夜,热闹非常。矮人与赛雅族人恩恩怨怨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神,想象着赛夏族人祭祀时庄严肃穆,祈祷时的神圣情景,以及赛夏族人手牵手、和着音乐踏步起舞的动人场面……我眼前仿佛呈现此景:三毛漫步在年迈的吊桥上,微笑着向远处赛雅族人挥手致意。
我们前往三毛故居那天恰好是周一,本来是闭馆休息的日子。为了我们这帮远道而来圆梦的三毛拥趸们,玄奘大学的领导和老师想方设法找到了在五峰乡工作的校友,他们都是当地的地方官员,当他们听说我们都是来自大陆的“三毛迷”,且冒雨前来,十分感动,破例请三毛故居的讲解员开馆迎接我们,还为我们做了周到的讲解和悉心的服务。我们因三毛而结缘,我们圆了清泉梦,也见到了梦里的清泉!
新闻推荐
□郭利花课堂上酸奶、腊肠、烤鸡翅、东坡肉任意吃……近日,浙江大学的“吃货课”在网上走红。这门《动物产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