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林
《儒林外史》是一部极受鲁迅先生推崇的小说,在谈到其艺术特色时,鲁迅先生盛赞《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该书作者吴敬梓为我们刻画出了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那个中举之后疯疯癫癫,老丈人对之前倨后恭的范进。其次就是那个守财如命的严监生。还有以编书骗取考生钱财的假文化人,雅得太俗的伪知识分子等等。
书中的第一等雅人杜慎卿非常讨厌文化人的“装”。一次和朋友聚会,饭局之后,有人提议说:“今日对名花,聚良朋,不可无诗。我们即席分韵如何?”杜慎卿讥笑道:“先生,这是而今诗社里的故套,小弟看来,觉得"雅"得这样俗,还是清谈为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雅”得太俗的事情可说比比皆是。比如说某些文人雅士在席间,当你吃得正起劲的时候,忽然诗兴大发,即席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搞得你非常扫兴,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只得傻乎乎地跟在别人后面,莫名其妙地鼓掌,以表示该诗人的作品确实非同凡响,写得不是一般的好。
有天参加一场文学活动,活动之后,照例是和文友们一起聚餐。正当一众文友吃兴正欢,言笑晏晏的时候,某女士忽然亮起歌喉,极力一展自己美声唱法的艺术风采。一曲之后,大家礼节性地热情鼓起了掌,该女士误以为这是大家被她的歌唱艺术深深打动了,于是谦虚地说:“刚才唱得不好,接下来我要再为大家献上两首。”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可想而知,除了扫兴还是扫兴。吴敬梓先生在小说中所讽刺过的“雅”得太俗的“雅人”,直到今天依然遍地都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雅人”。比如,画画的男人扎着个小辫,叼着个大烟斗;写书法的穿着一身汉服,留着长长的脏兮兮的大胡子;跳广场舞的大妈手拿一把红扇子,感觉良好地边走边练……仿佛只有这样,才会获得一种深深的仪式感和认同感,别人一见这一副派头,就会对自己肃然起敬。世间的俗人,往往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俗人,而是个个都要拼命装得很“雅”,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这或许正是“小辫子”和“长胡子”满大街跑的深层原因。
鲁迅先生在其《谈皇帝》一文中说,过去他们家的一个老仆妇,告诉过他,她所知道的,而且相信的对付皇帝的方法,她说:“皇帝是很可怕的。他坐在龙位上,一不高兴,就要杀人,不容易对付的。所以吃的东西也不能随便给他吃,倘是不容易办到的,他吃了又要,一时办不到——譬如他冬天想到瓜,秋天要吃桃子,办不到,他就生气,杀人了。于是一年到头给他吃菠菜,一要就有,毫不为难。但是倘说是菠菜,他又要生气的,因为这是便宜货,所以大家不称为菠菜,另外起一个名字,叫做"红嘴绿鹦哥"。”本来,无论俗人还是雅人,吃饭都是每天必需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免俗,但菠菜就不能叫做菠菜,他们吃饭也不能叫做吃饭,而只能叫做“用膳”。根据这种忽悠皇帝的心理,许多商家便开始忽悠那些有钱的暴发户,将他们的家庭体面地称之为“豪门”,将他们吃的饭,称之为“豪门盛宴”。而那些招徕有钱人吃饭睡觉的地方,也纷纷命名为“帝豪酒店”,或者“皇家饭店”。这种高级忽悠,让越来越多的有钱人“雅”得太俗,活得像个笑话。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9日,厚街城管、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泥头车整治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强道路扬尘污染防控和规范泥头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