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生态长廊示范段今年9月建成开放,水城人共融共生。
西丽湖桃花园社区公园智慧公厕建成,市民体验感到环境干净舒适。
南山华侨城道路花香鸟语。
12月的深圳湾畔,万鸟云集,天蓝海碧,万木葱绿,百花灿烂。云卷云舒冬日暖,行人漫步衣裘薄,展示出一幅美丽、幸福的生活画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发展,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20多年来,南山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建设“公园之区”、提升城市灯光景观品质、推进“里子工程”,“美丽南山”成为区域竞争力闪亮名片。
摊开“美丽南山”这幅优美的生态画卷,精彩纷呈: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现场陈述评审连续两年位列全市各区第一;公园总数约133个,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公园;打造深圳湾西段天际线等五大亮灯项目,实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南山亮起来”;治水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沙河提前3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将建成深圳的“塞纳河”;“脏乱差”的城中村变得更加干净、有序……
林在城中 城在林中
“城市插图”铺展大美画卷
今年底,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延长段将建成开放。延长段长6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花团锦簇,汇成黄、紫、红不同色块,如同多彩泼墨画。
这个延长段,与今年9月8日建成的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示范段、人才公园互联互通。它如一条绿色飘带,从南到北将南山区蛇口片区、高新园片区、大学城片区串起。
多年来,南山区围绕“攻坚克难建设市政公园和社区公园、因地制宜建设带状公园、见缝插针建设街心小公园”的工作方针,稳中有序推进各类公园的建设,力争为居民提供一批便民、更具特色的公园,让居民休憩玩乐能有更多选择。
统计显示,自2006年至2011年,南山对60多条区属主次干道绿化进行改造升级,总长度达130多公里,改造规模43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61万平方米,新建5个市政公园、53个社区公园。
2011年,南山借深圳举办大运会东风,全面加强城市建设管理。2012年,定为“公园建设年”,结合“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开展公园建设,打造“公园之区”。这年结出累累“硕果”:新建兴海公园、松坪山公园、马家龙街心公园、前海公园(二期)、玉泉社区公园、玖祥公园等6个公园,新增公园面积20.38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南山区公园总数达133个,与2012年相比数量增加了1倍。它们如一幅幅精美的“城市插图”,点缀在南山100多平方公里的版图,真正实现了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区新格局。
在众多公园中,不少公园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实,备受欢迎。在人才公园感受城市对人才的重视与爱惜,这是全国第一个以“人才”为主题命名的公园,各种“人才元素”分布在园区之中;在大沙河生态长廊亲水近水,体验皮划艇运动,未来这里将发展成为深圳的赛艇中心;在大南山公园、塘朗山公园,可以登高望远、纵览城市美景,还能亲近高山繁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绿色是一个美丽城市的“外衣”。在大力推进“公园之区”建设的同时,南山区全面打造城区精品园林街景,在重点路段、重要道路交汇处或道路端口等视野较为开阔、人流较为密集的地块,建设街头广场、休闲设施、精致园艺景观,建成一批景观效果较好、层次丰富、档次较高、特点鲜明的街心绿化精品,既美化城市也为市民提供休憩的好去处。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要求,南山区全力推进花漾城区建设,着力提升城区绿化品质。目前,已建成登良路东段等4条花卉大道、打造海岸城等16个花漾街区和海德街心花园等32个街心花园。对深圳湾口岸、同乐关、火车西站、太子湾邮轮母港等重要门户节点进行了重点提升、打造景观亮点;建设1.5万平方米的深云桃花林花海,完成沙河西路(滨海大道-东滨路段)绿化带景观提升,开展南山交通运输局大楼屋顶、机关幼儿园屋顶、博伦职业技术学校等多个立体绿化建设项目。
现在,南山的园林景观层次更加丰富,景观效果宏伟而大气,达到了最大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实现“植树成林、造福百姓,花栽满城、美化南山”的目标。
表里皆美丽 昼夜风情异
市容环境“蝶变”宜居又宜业
城中村、农贸市场等场所的环境卫生,一直是深圳城市管理多年的“顽疾”。
2013年以来,南山区在全区积极开展“里子工程”,营造“面子”美观大方、“里子”整洁有序、表里如一的宜居宜业人居环境。
目前,一批长期以来市容落后的城中村和老社区,经整治后变得干净、整洁、有序,环境面貌“蝶变”。南山村、向南村等旧村长期以来脏乱空地多且存在诸多卫生死角,如今已全被改造为环境优美的社区小公园。
南山还创建开展“样板村、样板路(街)”,以示范的力量,将“脏乱臭”、“破烂旧”变为整洁、有序、优美。通过立标杆、创样板,并挖掘旧村、街的文化内涵,营造具有生态品位和历史人文气息的特色景观。
在整治过程中,南山区委、区政府思路明晰:一座城市、一个城区对科技创新的载体、团队与人才的吸引,拼的是自然环境、市容环境、治安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和企业服务。南山要拼环境、拼服务,而不是仅靠政策优惠。南山发展目前面临的瓶颈之一,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主干路、重要景点只是表面“美”,不是真“美”,小街小巷、城中村和局部地区的环境要彻底改观。坚持“表里”皆美丽,破解办法就是构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准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体系。
南山出台了《社区市容环境卫生达标工作方案》《社区环境卫生考核达标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首次把辖区环境卫生、城中村、背街小巷等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南山区结合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工作,推出了以社区为单位,对全区101个社区(含城中村社区)实施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和达标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清理整治“六乱”现象,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和绿化管理养护,强化“四害”防治等。
南山区成立了由城管部门执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相关人员组成的市容考核办,负责对全区8个街道的101个社区按照标准实施考核。
城中村保洁经费来源,一直是深圳环卫管理的“老大难”。南山改变以前区、股份公司6:4分摊局面,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中村保洁经费财政统一支付,采取重新丈量面积实行统一招标,由街道自行管理。同时,将道路清扫保洁、绿化保洁、清理乱涂写乱张贴等部分事权下放街道办事处,使城管重心真正从区里下放到街道、社区,真正实现了“看得见的有人管”。
公厕也是城市管理不可忽略的“顽疾”,公厕的整洁程度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去年,南山区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下决心用三年时间对辖区公厕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目前,这些新打造的公厕,有现代风、中式风与田园风等多种设计风格。公厕外部设计雅致与环境相呼应,造型也十分新颖;公厕内部采光度好、通风性良、色彩搭配适宜,新增了残疾人厕位、老年人扶手等,提供免费厕纸等,市民如厕感到安心、放心、舒心。
9月28日至今年年底,南山区居民每晚都可以在深圳湾欣赏到绚丽多姿、大气磅礴的灯光表演。这个时长为10-15分钟的表演,通过“生态南山”“欢乐南山”“人文南山”“科技南山”“祝福祖国”五个篇章,全方位展示南山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瞩目成就。
灯光被誉为城市“夜礼服”。南山区对标美国拉斯维加斯、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世界著名城市,打造了深圳湾西段天际线、北环及滨海大道桥梁、深南大道、深圳湾大街及周边、深圳湾广场五大亮灯项目,包括15公里海岸线、2座山体、1条商业街、37座桥梁、9公里绿化带、158栋建筑楼宇的景观照明。这些璀璨的灯光,让南山“夜礼服”变得楚楚动人。
“白天看绿化,晚上看灯光”正成为南山区居民的生活习惯。
让保护更严格 让发展更充分
南北片区协调发展驶上快车道
多年来,南山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总量的增长。早在1991年,南山就编制了《南山区环境保护规划》,首次将环保规划纳入到南山区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区环保工作的重点是配合南山区发展总体规划。
1992年,南山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契机,提出“绿色南山”的发展战略。这为南山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南山以创建国家生态区为抓手,把优化环境作为提升全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借产业转型升级之机,先后搬迁、关闭、转型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工业企业近百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了技术领先的商业文化中心区再生水利用项目、引领全国建筑节能理念的南海意库等绿色建筑等一大批“绿色名片”。
月亮湾片区由于燃油电厂等工业污染源比较多,曾是深圳环境污染的“重灾区”,百姓意见非常大。通过集中供热、海水脱硫、“油改汽”等措施,月亮湾片区等污染负荷得到大幅削减。目前,月亮湾片区正成为堪称中国卡伦堡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从传统重工业区和能源基地向生态工业文明城区的转变,为我国类似地区发展提供了示范模式。
在保护水源地的前提下,南山区还积极推进生态河道建设,恢复自然河岸,在水源保护地和河岸建立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生态防护体系。
2010年底,在水源保护区的南山西丽麻磡村,南山区启动了深圳市环保产业园与环保技术研究院(即“一园一院”)项目。对麻磡村旧工业区进行生态改造,将其建成环保技术研发中心、环保设备总装中心、环保科技信息中心、环保产品展示中心、环保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环保培训中心等六大中心于一体的环保科技村、污染零排放的低碳示范社区。
2016年,全面启动治水工作,全区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大沙河水质全市改善幅度最大,后海河也在全市133条黑臭水体中率先脱黑脱臭。
2017年,全区河长制工作进入常态化,基本完成白芒河、麻磡河流域雨污分流改造和白芒河、大磡河调蓄池主体工程。
今年9月,大沙河生态长廊2公里示范段建成并开放。示范段从大沙河入海口至深南大道,全长约2公里。
大沙河是南山区的“母亲河”。沙河生态长廊景观项目建设范围从大沙河入海口至长岭陂水库,全长约13.7公里。今年1月,长廊示范段正式开建,范围从大沙河入海口至深南大道,全长约2公里,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
今年初南山区七届二次党代会通过的报告显示,建设大沙河生态长廊成为建设美丽南山的重要内容。之后,南山区委、区政府出台在新征程中干在实处、勇当尖兵的方案中提出19大行动、64项具体行动,明确将大沙河打造成深圳“塞纳河”,用2年时间建成大沙河生态景观长廊。
大沙河的变化是深圳多年治水见成效的一个缩影。南山区提前2年实现辖区7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保证后海河等4条建成区河流水质稳定;深圳湾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累计完成整治12个排污口,减少污水直排12万立方米;全区27条河流均设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确保河流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10月31日下午,在西丽白芒社区,随着一声令下“起爆”,屹立在沙河西路旁的18层统建楼——百旺大厦,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
这标志着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288宗历史遗留建筑处置工作全面完成,代表着南山区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中央、省、市交办的清理处置任务,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南山区“1号工程”提前两个月顺利收官。
今年以来,南山区委、区政府按照“意志如山、手段如铁”的要求,举全区之力打好中央环保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南山今年的“1号工程”和“头等大事”,全力推进。为了加快推进这一工作,南山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王强为指挥长、区长曾湃为副指挥长的指挥部,区委向区环水局、西丽街道办事处等7家责任单位颁发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令,向区住建局、环水局等17家单位颁发了责任书。同时,明确要求以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搬迁安置为契机,探索一条“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的绿色发展之路。
受水源保护线、生态控制线两条“铁线”的双重制约,南山北部片区西丽街道“水源三村”超过90%的土地位于生态控制线,总计户籍人口3271人,居住人口8万多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股民年人均分红仅1万余元。
早在2016年,南山区实施《南山推进北部片区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包括打通南北交通枢纽、高标准的建设环西丽湖科教新城等项目,助力北部片区跨越式发展。目前,这些项目正顺利推进。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丽街道开创“先清理拆除、围合控制,再开展土地整备、引进项目”新模式,完成西丽湖度假村和石壁龙地块前期工作,为环西丽湖科教城等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空间;通过腾笼换鸟,引进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端项目,砺剑超能材料有限公司、深圳百诺国医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等纷至沓来,西丽中心区城市更新和官龙村天安云谷项目正加快推进。
南山区制定了全面的水资源保护和修复规划,以保护饮用水源地为重点,严控饮用水源地污染。西丽水库,作为南山区第一大“水缸”,成为饮用水源科学治理的一个缩影。
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学家薛利·霍爱尔说:“没有生态就没有经济,没有星球就没有利润。”美丽南山,正高扬绿色主旋律,向世界级滨海中心城区迈进;正精神抖擞,以绿水青山形象书写建设生态文明新传奇!
(贺翰之 刘振)
新闻推荐
探索创新,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率达99.5% 松坪二小 六年教育服务幸福人生六十年
松坪二小办学理念。松坪二小博学雅行课程体系。健康快乐的松坪二小学子。南山区松坪第二小学始建于2005年。十四载的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