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斗门 > 正文

老戏迷演水上婚礼 咸水调唱幸福之歌 坦洲裕洲咸水歌文艺社排演水上婚嫁习俗

来源:中山日报 2019-12-01 03:26   http://www.kcqsx.com/


吴妹仔“叹情”。老戏迷用水管、花布等道具再现一艘迎亲船。11月15日下午,记者刚走近坦洲镇裕洲村,便听见一阵悠扬的歌声。顺着龙胜涌循声而至,在裕洲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楼,嘹亮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咸水歌越发清晰。今年62岁的吴妹仔与裕洲村咸水歌文艺社的成员一起,正身着婚嫁装扮“行礼”,小小的房间满盈欢笑。

“我们都是水上婚嫁习俗的爱好者,在社工帮助下成立裕洲文艺社后,我们不满足仅仅唱歌,就把以前的水上婚礼以小品形式表演出来,以求让更多年轻人知道本地的传统文化。”吴妹仔说,水上婚礼是疍家人传统婚嫁仪式。珠海斗门、中山坦洲一带的水上人洗脚上岸后,婚礼愈加简化、讲求效率。他们将水上婚嫁重新搬上舞台,既是老人家对“集体回忆”的重温,更希望以此唤醒年轻人对“仪式感”的重视,对婚姻承诺的珍重。

文/图 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生 陈家浩

姑嫂“叹情”传承幸福向往

每逢周五,来自珠海南屏的吴妹仔都会来到中山市坦洲镇裕洲村文艺社,进行“水上婚嫁”传统习俗节目的排练。记者到访当日,只见她早早换好衣服,很快进入了剧中“三姑”(媒婆)的角色,和扮演“六婆”的裕洲老人陈容娣开始咸水歌对唱。

“说媒”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三个多小时里,他们将“夹年生”“拿茶叶”(即下订或订婚)“择日”“使日”“起厨”“上头”“嫁仪”(叹情、梳头、祭龙王、松头等)等一一演绎,剧情逗趣幽默,咸水歌调朗朗上口,全程节奏紧凑。

为了最大限度还原“水上婚嫁”的传统习俗,这群老人悉心地准备了齐备的道具,除了红头巾、红雨伞和红包外,他们还别出心裁地用水管、花布等简单的道具再现了一艘迎亲船。“整个"水上婚嫁"节目表演中,最有看头、也最为独特的便是"叹情"环节,目前可以说是我们裕洲咸水歌文艺社最独特的演出。”外行人看剧情,内行人看门道,年过6旬的吴妹仔回忆,自己年轻出嫁时恰恰是水上人家上岸的时候,因此没有经历水上婚礼。随着水上人家“上岸”,很多仪式都简化了。她对“水上婚嫁”印象深刻的环节,不是水上迎亲的对唱,而是姑嫂的“叹情”。近年来,其他水上地区复原水上婚嫁时往往注重迎亲部分,容易遗漏“叹情”环节。

吴妹仔介绍,“叹情”是指女子在出嫁前一晚梳头前,由大嫂领衔的女性长辈与新娘一起围坐在桌旁,用咸水歌的方式告诫她出嫁后应遵守哪些礼节,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以及对婚后生活的幸福向往。“小时候,我们曾见过长辈"叹情",它并非在短时间能完成,有时甚至持续两天两夜。唱着唱着大家就哭了起来。”吴妹仔笑着说,“这也难怪,以前交通不发达,很多姐妹嫁出去后,回一趟娘家就是几年后的事,大家充满不舍与祝福。”

在他们的“叹情”表演中,女性长辈和新娘围坐桌旁,红色头巾盖到谁的身上,谁便需要以咸水歌给新娘提到婆家后的建议,或是回忆过去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在叹情中,大嫂、姑姑是至关重要人物,我们常唱"八仙台上一碟菜,亲人不吃、客人不来","亲人"指的便是大哥大嫂姑姑婶婶,旧时婚嫁习俗中的人情味可见一斑。”吴妹仔解读说。

迎亲男女对唱笑声不断

据记载,水上婚嫁融合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以船为交通工具,在备婚宴、接新娘、拜高堂、会亲友等情节上,以歌唱贯穿整个婚嫁活动全过程,它先后被列为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珠海地缘相近的坦洲水上婚礼有着同样历史渊源。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这一记载一定程度反映了水上婚嫁的传承,除了完备的礼仪,还考验着人们咸水歌即兴创作水平。

在近三个小时的表演中,吴妹仔脸不红、气不喘,她自豪地说,她从十来岁开始就把咸水歌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悠悠一曲咸水歌,唱尽生活无限事。“半边沙盘盅烂米,半边锅仔煮成浆,喂大细佬快高长大顶到门楣。”无论是抒发工作中的苦闷,还是哄着弟妹安然入眠,咸水歌都是吴妹仔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在为记者介绍“水上婚嫁”的传统习俗时,她更是兴致勃勃地来了一段咸水歌“爆肚”。“正是因为我能唱,我爱唱,所以当听到裕洲村成立曲艺社,每周我都坐公交车来此。”裕洲老人陈容娣对她的唱功赞不绝口,“妹仔真能唱,随兴创作的歌词常常逗得我们笑到肚子疼,大家都是咸水歌爱好者,但是创作功力还是她强。”

陈容娣所言不虚,在划船迎亲的环节,吴妹仔扮演的“三姑”领着男家的一众亲戚,“摇”起用水管、花布制成的简易小船便浩浩荡荡踏上接新娘的旅程。新娘伫立在岸边,一袭红装光鲜亮丽。男家在对岸吆喝,女方便开始咸水歌的对唱。歌词有表达对新娘的祝福,也有对男方聘礼的“评头论足”甚至“数落”,吴妹仔表示,这一环节有点像现在婚礼中,女方姐妹们在接新娘环节中对男方兄弟们的为难。歌词要幽默又不能刻薄,必须拿捏得当。这种“数落”其实是希望男方能对女方高看一眼,娶过门后珍重对待。

唤醒年轻人对婚礼的重视

“以前工作辛苦,没有什么娱乐方式,我们便用咸水歌唱出心中的所思所想,唱完一曲、精神百倍,到现在仍很是怀念。”吴妹仔说,正是对“咸水歌”和“水上婚嫁”的怀念和喜爱,当益群社工和好友陈容娣邀请她来裕洲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参加活动时,吴妹仔欣然前往,“周五之约”从2017年开始从未间断。

吴妹仔透露,咸水歌是歌者将所思所想,按照音调、押韵等标准进行填词,尽管曲调大同小异,内容却千变万化。“我们并不规定每个人要唱哪几句咸水歌,而是限定场景和内容,让演员自由发挥。”吴妹仔笑道,参与者对此都欢欣雀跃,不少老人还一人分饰二角:在台上是唱功了得、表演投入的演员,在台下则是积极捧场的观众。

“过去,有些歌词有"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我们都逐一改编了。但并不是所有传统都需摒弃。事实上,传统婚礼仪式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祝福和期盼、姐妹对出嫁女的不舍、水上人对爱情的神往。”吴妹仔透露,在社工的帮助下,他们近年来到中山、珠海多个村庄巡演近百场。他们计划通过嘉年华方式将“水上婚嫁”发扬光大,吸引年轻人制作相关文创产品,赋予它全新的现代意义。

“时代变化了,我们并非号召所有年轻人都要重新举办水上婚礼,而是希望年轻人对水上婚嫁仪式背后的意义多点了解,让生活多一点仪式感。”莫南星是坦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年轻社工,见证了这群老年曲艺爱好者变婚俗爱好者的过程。经常带“老友记”巡演的她对传统婚俗有了个人的感触:“我们年轻人总是嫌麻烦,让婚礼一简再简,其实有时候这些麻烦的东西也挺好玩。你看这群老人家笑得多开心就知道了。”

新闻推荐

斗门区人武部展开冬季大练兵 40多名专武干部候选人参加资格认证集训

冬季大练兵集训现场。本报记者曾遥摄本报讯记者廖明山何进报道:弓步马步,前倾卧倒;手肘借力、鹞子翻身……11月25日上午...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老戏迷演水上婚礼 咸水调唱幸福之歌 坦洲裕洲咸水歌文艺社排演水上婚嫁习俗)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