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政协委员张翠华
羊城晚报讯记者郑达摄影报道:创办高水平大学尤其是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学科体系,培养创新性高端人才,对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非常显著。目前,珠海大学园区有7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珠海市政协委员张翠华认为,这些学校虽然为珠海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核心城市定位以及珠海经济特区社会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她提出建议,应将创办珠海科技大学纳入珠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立足大湾区,凸显珠海科技大学办学特色。
据悉,2020年12月,教育部、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先进典范。2021年1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省,2021年,广东省将有11所高校(校区)建成招生。
“助力珠海腾飞就一定要在大学方面发力。”张翠华表示,“一方面,大学可以提供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另一方面,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也需要在人才方面发力。”张翠华将珠海对标深圳:“深圳大学从很早就开始做了,与现在的南方科技大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逐步提升,这些高等院校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张翠华表示,2020年珠海市GDP突破3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具备了举办珠海科技大学的财力,也正是立足大湾区创办珠海大学的最佳时机,“建设方面本身来说可以成立专门的调研组,去调研协商,在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形成相应的方案。”
张翠华建议,将创办珠海科技大学纳入珠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立足大湾区,凸显珠海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尤其要对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成为创新型人才聚集地和培养基地。同时,组建珠海科技大学专项工作组,开展创办珠海科技大学的调研论证工作,对学科设置、资金、人才引进、用地选址等进行全面调研,尽快形成珠海科技大学建设方案等申报材料报上级部门审批。
新闻推荐
珠海“校内托管”有了新进展 鼓励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机构,划清“五个严禁”的红线
本报讯记者王晓君报道: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自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