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片区改造将再现“小三山一水”城市历史景观格局。南方日报记者尹辅华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尹辅华)“好山负成郭,螺髻拥千重。”明清时期的昆明八景“螺峰叠翠”,让世人浮想联翩。今天,昆明正对“螺峰叠翠”内涵进行延伸,力争2020年完成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工程,让“昆明之眼”成为城市文化新标杆,助力城市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品牌。
在23摄氏度的太阳下享受冬日暖意,成为很多游客在春节选择昆明的重要原因。云南省假日旅游信息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月9日昆明接待游客达160.33万人次。
来昆明的游客,自然会到城中心文化胜地、有“昆明之眼”美誉的翠湖片区打卡。
“这里的郁金香在户外开得格外艳丽,我们还能喂来此过冬的红嘴鸥,感受人与自然的交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汤成勇带着家人在翠湖公园逗留了近两个小时。
翠湖片区不单有美景,它还是昆明历史的记录者,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云南大学等人文景观不可错过。
然而几年前,在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中,翠湖与周边山体“三山一水”的历史关联被阻断,整体历史风貌已然不存,历史文化资源零散,周边业态与设施带来的实际体验与春城第一旅游品牌严重不符。
“机动车与自行车道划分不清,无照摊贩沿街售卖餐食,部分历史文物交给私人作餐饮店。”昆明市民周志成对翠湖片区管理乱象记忆犹新。
所以昆明市政府决定挖掘翠湖历史价值,重塑城市核心文化空间,让翠湖“亮”起来、“美”起来、“灵动”起来。
2017年昆明市政府为翠湖片区恢复“出厂设置”,提出拟投资约70亿元,对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进行整治提升,建设规模为2.1平方公里。2017年、2018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到翠湖片区改造工程。
目前翠湖片区部分项目改造已见成效。记者经过云南省图书馆前,原来的围墙已被拆除,改造为洗马河景点,成为市民游客新的打卡点。
而改造洗马河,不仅是为了再现历史,即此地曾为朱元璋养子沐英“柳营洗马”地,还考虑到洗马河是翠湖通往滇池的第一段河道,借此还原昆明独有的“小三山一水”城市历史景观格局。
新闻推荐
孙晓梅像。新华社发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一大片白墙黑瓦、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建筑群中,有一幢马头墙高耸、楼屋参...